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双节假期我区共接待游客2306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记者 刘丽霞)记者10月7日从自治区文旅厅获悉,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306.0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6.06倍、2019年同期的1.35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7.23倍、2019年的1.18倍,均为历史最高。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节日氛围浓厚。

“北疆文化”唱响假日。双节假期,全区各地围绕“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推出多项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活动,通过新形式、新热点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9月29日—10月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北疆文化·匠心传承”内蒙古非遗文创巡展在呼和浩特市振华广场盛大开幕,通过非遗展陈、非遗展演、非遗展销等方式让非遗传统文化“破圈”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各级文旅部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各类新媒体,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我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各类文化和旅游产品,持续做热假日旅游市场,扩大我区旅游产品知名度。据携程大数据显示,我区中秋、国庆假日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倍,跨省订单占比超5成,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82%。中秋、国庆期间,全区共有374家A级旅游景区向游客开放,累计接待游客728.31万人次,大部分重点景区接待量都较2022年有显著提升。

文旅产品供给丰富。假日期间,全区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正常开放,各级公共文化机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品质精良的文化产品。全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举办广场舞、歌咏活动、全民阅读、图片展览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770余场次,是2022年的4.65倍;参与人数330万人次,是2022年的6.6倍。

文旅消费势头强劲。节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制定“秋季旅游专列、包机和招徕区内外游客”奖补政策,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提前发布秋季旅游活动150余项,指导各盟市推出文旅促销费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区内外游客的消费热情。各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体现,假日期间,玉泉区塞上老街区块累计接待游客约 100.54万人次、恼包村累计接待游客约63万人次,旅游收入均超过3000万元。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