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云艳芳)虽已进入深秋,武川县燕谷坊草原之门旅游基地内依然人声鼎沸,又迎来了一队队前来研学的小学生,孩子们好奇地在基地内探索有关燕麦的知识;在武川县耗赖山乡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地中,操着各地口音的劳动者正忙碌地捡拾土豆,地头优质的被装箱运往全国各地;在藜麦集中种植地西乌兰不浪镇四大永村,收割接近尾声,农民们高兴地算计着今年的收成……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对于武川县农民来说是一个既忙碌又喜庆的丰收季。
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燕麦、马铃薯,藜麦也爆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全部营养的粮食,具有非常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武川县干旱冷凉的气候、酸碱适度的土壤、适宜的全年日照时长,使这里成为国内藜麦种植不可多得的理想地区,目前,10万亩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国种植面积的50%左右。
国庆节前在武川县举办的首届藜麦开镰节上,四大永村的陈大爷格外开心,“俺家种植的百亩藜麦每亩收获300多斤,除去成本,净利润达8万多元,效益十分可观,”陈大爷深有感触地说,好收成不仅要靠自己多下辛苦,还要靠科技来支撑,农大的专家们定期到田间指导,让大家既把藜麦适时种下去,又能很好地长出来。多亏政府大力支持,帮村民打井、建蓄水池,让旱地变成水地。最感谢党的惠农好政策扶持,让我们享受了种粮补贴、轮作倒茬补贴、地力保护补贴等多项国家政策性补贴,这些补贴算下来有13400多元,为我们减轻了一多半的经济负担。有了多方扶持,我们农民才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武川县主动融入“强首府”工程,统筹做好保护、发展、富裕“三篇文章”,坚持富民和强县两手抓,发挥优势找准特色,全力打造“两麦一薯一羊”(两麦指燕麦和藜麦,一薯指马铃薯,一羊指湖羊),认真谋划建设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武川县结合县域实际,聚焦产业链优化升级,建设了燕麦产业园、马铃薯产业园和藜麦科技小院,实施了燕谷坊、中健宝和薯元康深加工项目,新建了薯元康全粉及薯条深加工、藜麦酸奶加工以及金草原肉羊产业等项目,持续推动“两麦一薯一羊”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
下一步,武川县将紧紧围绕“高原特色”这块沃土,发展好“两麦一薯一羊”产业,深度聚焦“农”字号这一重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不断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把“高原特色”这张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