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满怀信心实干担当 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倍感温暖、倍加振奋、倍增干劲,纷纷表示要深切体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关怀厚爱和期望重托,更加由衷地感党恩,以办好两件大事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提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清水河县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以“生态立县、生态强县、生态优县、生态兴县、生态富民”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筑牢绿色屏障,让全县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清水河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张龙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北’六期工程、黄河流域沙化土地可持续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努力保持沿黄区域森林、草原、湿地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我们将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做好林地草地审核,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加强林草资源管护,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努力让绿色发展的生态基础更加稳固。”

共青团清水河县委员会副书记赵雪琴表示:“作为一名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干部,要扎实做好共青团各项工作,以实干实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以雷厉风行、快马加鞭的状态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以感恩之心、奋进之志,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玉泉区委书记程重重表示:“下一步,玉泉区上下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抓好发展与安全,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期,站位全市、全自治区大局谋划发展,强化机遇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首位意识,着力解决‘慢’‘拖’的问题,加快构建体现玉泉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抓项目、优环境、兴产业、强实体,做大做强做优园区经济、实体经济。围绕首府‘两屏、四带’城市生态空间布局,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抢抓政策机遇,谋划包装大黑河、小黑河、扎达盖河、乌素图河、南湖湿地等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燃煤散烧综合整治‘清零’和燃煤锅炉拆并整合任务,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玉泉力量。”

“《意见》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玉泉区统战部副部长陈大伟表示,作为统战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玉泉区统战系统将加紧细化实化措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内蒙古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意见》中,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明确指出了和林格尔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新区全体干部职工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和林格尔新区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郭菊颖说,下一步,新区将重点围绕国家“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自治区人才科创中心、首府城市副中心建设“三个定位”,全力构建数据中心集群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临空经济产业链“四条产业链”,加快市政、教育、医疗、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为首府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意见》的出台,使我们坚定了信心,提振了精神,明确了目标,清水河县妇联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实施好巾帼凝心铸魂工程,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实施好巾帼建功赋能工程,凝聚巾帼力量奋进新征程;实施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做活‘家美山城’党建品牌;实施好巾帼维权纾困行动,提升妇女儿童幸福感安全感;实施好强基扩面促活工程,激发妇联组织发展活力,通过实际行动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作表率,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清水河县巾帼力量。” 清水河县妇联主席贾丽丽说。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云春雷表示,《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出“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意见》明确的方向路径,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定位,从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推动“蒙”字标认证、助力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保护质效提升等方面入手,助力我市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落实任务过程中,将申请并推动建立呼和浩特市标准化技术中心,组织实施标准兴农、标准强工、标准优服系列行动,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以标准化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柴占国表示,《意见》明确了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等4项关键举措,为我们下一步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助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市乡村振兴局将围绕首府“六大产业集群”生态农牧特色板块和奶业振兴战略,结合脱贫地区特色资源禀赋,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等农村特色产业促进提升,着力推动特色种养殖产业项目合理布局。2023年安排奶产业、马铃薯、蔬菜、杂粮、肉牛、肉羊等重点乡村产业发展项目76个,共安排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46亿元,产业资金占比60%以上;安排京蒙协作产业协作项目3个,投入京蒙协作产业资金0.33亿元,产业资金占比70%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帮扶龙头企业共51家,通过提供就业、订单收购、入股分红、托管经营等形式带动农民群众共计68544人,其中脱贫人口12828人。

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建新功。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意见》作为行动指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用力持续落实“五大任务”,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阿柔娜 梁婧姝 刘丽霞 祁晓燕 苗欣 综合报道)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