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王劭凯 文/图
金秋时节,共赴艺术之约。
10月14日,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在同日落成的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开幕,展陈作品以多种角度、多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材质,塑造了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彰显出新时代艺术与文化交融的无穷魅力和呼和浩特包容开放的文化格局。
本次艺术展由呼和浩特市与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共同举办,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主题,让世界各地的雕塑名家将目光投向呼和浩特并来到呼和浩特,将先进的雕塑文化发展思想见地带到呼和浩特,把精美的雕塑艺术品留在呼和浩特。
“本次艺术展展出的作品不仅有闻名世界的经典之作,也有国内外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它们在这里实现了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对话。”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向记者介绍:“通过雕塑这一艺术为媒介,各国的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将呼和浩特的历史之美、包容之美、文化之美展现出来。”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武定宇向记者介绍,本次艺术展分为 “艺术经典、时代交响”“文明之境、映照相辉”“中华文化、 博大和合”三大篇章。
本次展览有不少红色题材作品,其中,直抵人心灵的《长征组雕》凝聚了当代雕塑家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是新时代以艺术创作赓续红色文脉的壮丽史诗。作为主创,吴为山向记者介绍:“《长征组雕》生动展现了长征故事,传承并弘扬了革命精神。它以艺术语言赓续红色文脉,践行长征精神,充分展现了红色经典的历史伟力与美学魅力。”
走进同步开设的“守望北疆”内蒙古雕塑艺术展厅,《万马奔腾》《国家的孩子》《钢铁工人有力量》等雕塑艺术品格外引人注目。
展会策展人、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师赵志林介绍:“本次参展作品从涵盖内蒙古自治区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民族和谐的日常生活着手,用84件丰富多彩的雕塑艺术品,展现出了内蒙古自然风貌之美、地域民族风情之美和民族团结之美。”
当日,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也正式亮相。漫步在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不经意间就有一座独具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出自名家之手的雕塑出现在眼前,引得不少游人驻足观赏。这是国内外优秀雕塑作品首次集中落户呼和浩特,雕塑艺术之美走到了首府群众身边、走进了城市日常生活。
工作人员吕腾云告诉记者,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包含国际雕塑作品园、中华智慧园和中国名家雕塑园,园内共布设了 60 件国内外经典雕塑作品。其中,国际雕塑作品园展出了亚历山德罗斯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罗丹的《思想者》等经典大师作品16件,以及活跃在当今世界雕塑界的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阿巴吉的作品《上船》、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长托马索的作品《和谐的形态》等国际大师的作品。中华智慧园甄选出吴为山教授的《问道》《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5件。中国名家雕塑园集合国内老中青三代雕塑名家作品25件,不仅有韩美林的《牛》、李象群的《永恒的旋转》等当代雕塑界代表性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也有当代雕塑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如武定宇的《草原母亲》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作品,所选作品均在国家级重要展览参展获奖。
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不仅将优秀雕塑作品落户首府呼和浩特,也将文明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带入首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切实提升了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度,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