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玉
金秋十月,秋阳明媚,纤萝不动。我和家人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久负盛名的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桦背。
车子进入景区大门,道路两边的“火炬”纷纷燃烧着鲜红的火焰欢迎游人,镌刻在高大石雕上遒劲有力的“乌拉特部落”几个大字,将人们带入远古的岁月。
车驶入景区,扑面而来的是一座座顶天立地的巉崖。这些巨大的岩石姿态万千、层出叠见,有的犬牙交错露出狰狞的面目,有的像穿着盔甲横躺着的士兵,有的像簇拥在一起的企鹅……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回望山峰中细若羊肠的山路和宛如蚂蚁蠕动的小车,让人有点儿不寒而栗,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顿生敬畏。
伴随着游弋的白云,沐浴着昊昊的秋阳,吮吸着清纯的空气,我们驱车向山里进发。悬崖峭壁上植被稀疏,翠绿的山榆星星点点,成为大山生命的象征。它们经过栉风沐雨的磨砺,将根深深地扎在岩石的罅隙中,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和隐忍,诠释着顽强的生命张力。这些矜持的小山榆,慰藉着我们有点儿空寂和落寞的心情。
随着小车向纵深驱驰,山上的植被愈来愈密,饱经沧桑的松柏,从山坡下攀援而上,站满了山腰;裸露的岩石被墨绿色的苍松翠柏所覆盖,彰显出塞北之秋的生机与妩媚。远远望去,上下百丈,绵延数里。一如巨大瀑布,陡然倾盆而泻;又似雄兵百万,据守苍茫大山。几只白山羊在草丛中悠闲地吃草,像草地上盛开的洁白鲜花。亭亭玉立的山杨树,金光闪烁的白桦树,将笔挺的身子和金黄色的头冠托举天空,为满山遍野注入温情添香的生命韵脚。
几天前的一场小雪,为缤纷空濛的山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构成了蓝天丽日竞争辉,绿树白雪相映衬的壮美景观。最爱此山晴后雪,留恋半坡润花树。看到匍匐在草丛和山坳中的晶莹白雪,家人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们将车停在路边,仔细端详惊羡着这久违的精灵。儿子几下就团了一个大雪球,穿着T恤、端着雪球留下了罕见的外景照。女儿和外孙女迅速向半山腰爬去,在金色的白桦树和缀满鲜红果实的酸果树下摆出各种造型。我也急忙端起手机,对着接踵比肩的苍松翠柏,对着一团一团的耀眼白雪,对着欢呼雀跃的家人,一次次按下了快门。
满眼景色看不够,小车已到深山处。我们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已来到“核心区”。这里的景色犹如整幅画的点睛之笔。放眼望去,层林尽染,错落有致;红黄绿相间,高中低跌宕。从山顶到山脚,古木参天,白桦葱茏,山杨高耸,刺玫绽放,山杏坠枝,扁桃绚烂,众多植物像一床大花被将山体包裹得严严实实。游人纷纷驻足拍照。女儿激动地赞美其“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外孙女用“流光溢彩、五彩缤纷”来形容它的妖娆和旖旎。
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游大桦背,不登海拔2322米的山顶,总会有些遗憾。于是,过了安检站,我们在宽敞的柏油路上爬坡而上。“无限风光在险峰。”驻守山顶雷达部队的标志性建筑——一颗巨大的绿色球体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不少游客或步行,或驱车前往,就是为了一睹这颗巨大球形的魅力,更为了抒发登高望远的博大情怀。
伫立峰顶,山风拂面,心旷神怡。极目远眺,九曲黄河像一条白练挂在遥远的天边,“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宏阔气象深深映入眼帘;烟波浩瀚的乌梁素海一派湖光山色;草原钢城笼罩在迷蒙之中;乌拉特草原雄浑无垠。此时,我们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心物一体,宠辱皆忘;狭隘被辽阔充盈,心灵被万物净化,目光携着灵魂,在蓝天之上轻盈飞翔……
大桦背之美,美在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