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身边非遗 奏响古与新的“交响乐”

蒙香

盘扣

●本报记者 杨彩霞

非遗,作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对提升当地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非遗的保护路径,大力推广非遗传承和创新,让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受到重视,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继往开来。

“每一个盘扣都有一个故事,掌握盘扣手艺,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也是社区精神共富的体现。”近日,在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达尔登社区的活动室,很多居民看到了由盘扣工艺制作而成的钥匙扣、耳环、胸针等精致巧妙的手工作品。这些作品均出自于达尔登社区的居民手中。

盘扣,是传统服装中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手工盘扣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项目,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个非遗项目,需要人们不断地去学习和传承。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传承传统文化工艺,培养居民动手能力,达尔登社区开展了非遗进社区活动,不仅让辖区居民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也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传统文化技艺。

活动现场,两位老师耐心地指导居民们制作盘扣,对折、打结、打卷、做花、固定,短短几个步骤,经过几次重复,一枚精巧的盘扣就制作完成了。“民族盘扣是属于民族手工艺的一种,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民族手工艺,去弘扬、传承它的文化内涵。”内蒙古蒙隆职业培训学校盘扣教师冯媛媛对记者说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达尔登社区在每周五上午开展非遗进社区相关活动,除了盘扣,还开展剪纸、书法培训等非遗特色课程,通过这样的形式带动辖区妇女群众积极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社区成为融合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好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

“现在社区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传统文化活动。我们以前并不知道剪纸是非遗文化,现在通过社区的技艺培训,不仅学到了关于剪纸的文化与传承方面的知识,还将以往的自娱自乐转变为边学边传。”居民王淑珍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她对记者说,现在社区不仅具备帮扶助困的功能,更多的是组织这样的文化活动,居民们非常愿意参与其中。

制香技艺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艺术瑰宝。赛罕区金桥产业园内蒙古敦布仁钦香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香企业,以“自然香材、中草药配方及其制备工艺”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销售、研学为一体的省级药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企业。

在活动现场,总经理刘威向大家介绍了蒙古族药香制作技艺的历史,并现场为大家展示了制香技艺。在与传承人交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蒙古族药香制作技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近年来,随着我区对蒙药香文化的大力宣传与推广,蒙药香的传承和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蒙药香,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蒙药香也逐步走向了世界。

近年来,赛罕区积极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活动,把传统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完善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区新风尚,引领人们积极参与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列中,让传统文化绽放新魅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