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健康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脾胃虚弱如何冬补?

本报讯(实习记者 若谷)立冬过后,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变大,气候寒热多变,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胃病,尤其是自身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容易胃病复发。那么我们该如何养胃健脾,驱寒过冬?近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张瑞明。张瑞明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身体就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容易生病。养好脾胃,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哪些表现属于脾胃虚弱?张瑞明说:“脾胃虚弱其实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和胃阴虚。脾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女性月经量少、痛经,甚至还会出现面色苍白等症状;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易出现腹痛腹泻、大便稀等症状;胃气虚主要表现为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等;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需要提醒的是,症状表现只是参考,大家还是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具体属于哪种脾胃虚弱情况需专科医生结合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判断。”

“冬季补脾胃需要掌握‘调饮食、适寒温、和喜怒、节阴阳’十二字方针。”张瑞明解释,“冬季补脾升阳首先需要‘调饮食’。脾是一个喜燥恶湿的器官,如果经常进食生冷油腻寒凉的食物就会损伤脾阳,导致脾的运化代谢功能减弱,出现脘腹胀满、倦怠乏力,大便溏泻等脾阳不足的情况。所以在冬季,外界寒冷且人体阳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忌食生冷寒凉、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温补滋阴的食物,如羊肉、桂圆、葱白、香菜、炒白扁豆等。另外,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就是每餐吃的太多、太饱就会出现脾胃逐渐虚弱,导致中气下陷,诱发如胃下垂、脱肛、痔疮等疾病,所以冬季吃饭不宜超量。第二‘适寒温’,就是说冬季人体保持一个合适的寒温最有利于健康。早晚天寒尤甚,温差较大,应多添加衣物,脾胃虚寒者要注意小腹部和胃脘部的保暖。同时,居住的环境也要适宜,不要过热,也不要过寒,保持温度动态平衡状态。第三‘和喜怒’,就是要尽量保持平和情绪,避免自己出现过怒过思过忧过虑的情况。中医认为五脏对应五种情志,脾主思,这就是说,如果思考问题过度,就会损伤脾胃。在临床中我们经常见到学生来说肚子胀,不想吃饭,这就是因为他们思虑过重损伤了脾阳,因此,补脾升阳还需要通过劳逸结合来调理。第四‘节阴阳’,就是说冬季运动需要适量,以微微出汗最适宜。中医认为‘动则阳气始生’,人只有适量运动才能激发体内的阳气。但是冬季不推荐大汗淋漓的运动,推荐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相对柔和的运动。还应注意,冬季也不建议大家宅在家里,久而久之会损伤脾的阳气。”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