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500多万早产儿,中国早产儿每年出生人数为117.23万,占全球早产儿总数的7.81%,位居全球第二。那么,应该如何通过喂养改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呼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姚文斌。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管理在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改善早产儿健康状况,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中显得尤为重要。”姚文斌告诉记者,“首先是母乳喂养具有其他乳品无法替代的优势。母乳喂养可增强早产儿免疫力,降低早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和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早产儿生后早期即应开始母乳喂养,初乳喂养很关键,尤其是生后2周内。有研究发现,早产儿生后早期经口滴入母亲的初乳,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口咽淋巴组织吸收,从而调节系统免疫,阻断细菌定植。因此,初乳对于早产儿很重要。对于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来说,纯母乳喂养并不能满足其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素的需求,长久以往会造成生长速度慢、骨发育不良和代谢性骨病的危险,这就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同时,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以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早产儿配方奶粉保留了母乳的许多优点,使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时适当提高热量,强化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 姚文斌告诉记者。
早产意味着宝宝还没完全发育好就出生了,这个时候的他比任何时候都要脆弱,随早产而来的是宝宝的身体会受到各种影响。那怎样可预防早产,让可爱的宝宝顺利出生呢?姚文斌说:“体重过轻、营养不良、胎盘有异常、有内科疾病或者是高龄准妈妈,一定要规范地做产检,有不适立即到医院就诊,避免孩子发生早产。准妈妈怀孕之前要做好体检,将身体出现的问题都解决好再孕育宝宝。准妈妈要戒烟戒酒,每天要保持饮食均衡,要有充足的睡眠,平时要多吃新鲜蔬果,多喝水,避免早产的发生。此外,还要保持外阴部的干爽和卫生,避免出现妇科炎症。希望准妈妈们都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