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刘艳霞 文/图
寒凝大地,奋战犹酣。近日,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建设的“主战场”热火朝天,在中控室监控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不同生产车间的监控画面不停切换,实时展示着生产过程。
“为确保企业在冬季顺利运行生产,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积极协调,加大对企业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同时,我们企业提前制定了详细科学、切实可行的冬施方案,变‘猫冬’为‘忙冬’。”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会娟说。
据了解,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项目于2016年4月开始建设,2018年2月9日建成投产,投资额为4.6亿元,建设2×500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配套两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二期项目于2019年7月启动,投资额为2.5亿元,建设1×750t/d 炉排炉+1×12MW空冷汽轮发电机组+300t/d污水处理设施。其中1×750t/d 炉排炉+300t/d污水处理设施于2022年6月29日投产,1×12MW空冷汽轮发电机组于今年6月16日投产。二期项目投产后,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日处理生活垃圾规模1750t/d,年处理生活垃圾量63.8万吨,年发电量1.78亿kwh。截至2022年底,无害化处理垃圾总量达167万吨,发电量总计5.85亿kwh。
“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的投产,补齐了呼和浩特市在垃圾处置、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不仅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短板弱项的具体体现,也对呼和浩特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的实现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具有重大意义。”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贾磊介绍说。
“该项目有良好社会效应,一方面,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垃圾焚烧处理可以极大地节约土地资源。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减少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垃圾经过压缩后由密闭式垃圾运输车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垃圾‘变废为宝’,每吨生活垃圾经焚烧工艺处理可转化为30度电。这样,垃圾就变成了有用处的电,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贾磊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生产就是谋未来。如今,在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只争朝夕抓生产、苦干实干出成效”已成为普遍共识,生产建设无“冬天”已成为真实写照,呼和浩特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将继续有序推动生产建设,助力呼和浩特市人居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