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自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房即发证”“交地即发证”“竣工即发证”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创新利企便民举措,推进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12月21日,已办理“交房即发证”项目7个,发证5327本;“交地即发证”项目2个;“竣工即发证”项目8个。

——在全区率先实现“交房即发证”。2021年11月30日,在我市金地江山风华和金地名京、秋实学院里3个项目试点推行“交房即发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升级不动产登记服务,通过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网上办理等举措优化办理流程,实现购房人在收房的同时,即可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期间,将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延伸至房企签约中心,通过派驻专人,实现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签约中心办理,有效解决了群众来回奔波的烦恼,极大简化业务流程、节省办理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交房即发证”的有效推行,最大程度维护了购房人的权益,有力保障了权利人转移交易、抵押贷款等切身利益。同时,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减轻政府部门的监管压力,达成“三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真正体现了政府有态度,部门有担当,业主得实惠。

——推行“交地即发证”,在自治区各盟市中首个使用“一码关联”。2023年7月12日,呼和浩特市浩翔职业培训学校在“国有建设用地交地确认书”出具当日,即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办理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于当日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成功实现“交地即发证”。

“交地即发证”模式,简化了土地供应至产权登记间的流程,改变了原有“交地确认书”出具后,才对权籍调查成果进行内、外业审查的旧模式。在用地企业对出让宗地摘牌后,立即主动对接企业,利用土地供应时已有的调查成果先行开展指界等规定程序,同时,实地查看宗地的自然状况,将土地供应程序与产权登记之间的时间间隔压缩为零。为进一步提升各环节关联程度,提高数据调取速度和准确率,我市在全区各盟市中首个使用“一码关联”,在规划条件、出让合同、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等各个环节中使用统一的不动产单元代码,确保业务环节前后衔接一致、真实准确,进一步夯实“交地即发证”工作基础。

——“竣工即发证”助企措施落地实施,走在自治区前列。5月22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万星城建设项目在受理登记申请当日,即完成相关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楼幢大产权),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竣工即发证”模式,是指建设单位或开发企业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同时,一并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综合运用“多测合一”平台及“市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平台”技术优势,根据平台标准上传、提取、共享要件资料及相关数据,提前发现并将所有潜在问题在申请登记前有效解决,实现了“验收+登记”的“并联”模式,为企业有效压缩验收到办证时限至同一天,实现“竣工即发证”,保证了登记安全,最大程度实现了便企利企。对比以往流程,至少为企业节省了7至14日的办证时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