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玉
时光匆匆不待我,斗转星移冬至始。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耕经验的结晶。它集黎庶之智慧,享永恒之垂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以最简短最通俗的内涵,亘古不变地支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星空与文明领地,引领国人深情地呵护追随自然,深刻地感悟珍惜生命。
当太阳黄经达270度,与月亮的黄经正好相等时,节气的第二十二个篇章——冬至,便欣然翻开。这一刻,太阳直射点运动到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旋即太阳直射位置向北半球缓缓移动,白昼渐长,又一个回归年起始。
寒气日盛,岁华将暮。对国人而言,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从周朝起,就有春分日坛祭日、夏至地坛祭地、秋分月坛祭月、冬至天坛祭天的习俗。俗话说“冬至大如年。”除祭祀外,这一天还有多种纪念活动,如归家团圆、吃馄饨、吃汤圆等。
冬至莅临,即进入数九天,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古语有“冷在三九”之说。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朔风凛冽,雪花漫舞;天寒地坼,滴水成冰。此时,寒冷的节气中嵌入一个“九”字,人们在屈指默念中,与凛冽肃杀博弈;在冰天雪地中,耐心等待严寒磨去棱角,静候春风喜悦登场。
古人写过不少冬至的诗词。因诗人所处时代和境遇不同,好多诗充满了哀怨凄楚。
杜甫的冬至诗因多在困顿时所作,所以情感难免有些忧愁。他在夔州漂泊时,迎来了冬至。他想,冬至过后就离春天不远了,于是写下了《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虽然内心不畅,但对春天还是满怀憧憬。他写了刺绣添线、葭管飞灰、岸边的柳和山上的梅,这一切都充满希望,蕴意生机。虽然他此刻因漂泊异乡而悲从中来,但却并不全然消极,他让儿子添酒一饮而尽,享受此刻的闲暇生活。尤其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成为后人传诵的佳句。
南宋才女朱淑真写有《冬至日》:“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和杜甫不一样的,是朱淑真在这天的情绪并不那么低落,她一直在写冬至日该有的景象,更多表露的情感是对万物即将复苏的期待。从诗中可以看出,她这个冬至过得还不错。
这首诗和杜甫的《小至》有相似之处,都写到了柳、梅等意象,还有“六管飞葭动细灰”的描述。这是古人为了预测时令变化的做法,将芦苇薄膜烧制成灰,放入代表十二个月的十二乐律玉管内,当每月节气到来时,对应的律管里的灰就会自动飞出。
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他的这个冬至也过得不怎么样。此时,在外做官的白居易想家了。阖家团圆是冬至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天,朝廷会放假,百姓们更是热热闹闹地逛街、团聚、互致祝贺。而白居易却闷闷不乐地夜宿在邯郸驿舍中,抱着双膝坐在灯前,那场面,简直是孤单寂寞寒冷啊,真是有点小可怜!
天地生物怀,否极泰来骎。时间如白驹过隙。告别了春生夏长秋实的繁忙,凛冽的冬至拖着年的尾巴蹒跚走来,以深沉安详之个性,将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物极必反的哲学道理阐释得儒雅而厚重。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阴。南北迥异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当北国百草枯零、万物归寂时,南方却春意盎然,草木香动。而呼啸的北风,刺骨的冷韵,含蓄的堆云,洁白的雪花,吸引了不少南方人的眼神。他们千里迢迢北上,为的是一睹“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的辽阔与淡雅,把光华的圣洁注入绿色的心灵。
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始焉。此时,地面储存的总热量达到最低点,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农谚道:“过个冬,长一针。”形象的比喻,说明冬至过后,白昼逐渐增长;而“冬至后十天,阳历过大年”,则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埃土泉黄蚯蚓结,遇阳感阴麋角解。终南温泉通时令,慢热渐出御飞雪。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蚯蚓是生长于泥土中,雌雄同体、阴曲阳伸的无脊椎动物,是忠实的地下工作者。它们对温度格外敏感,从不出头露面,只默默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在黑暗中耕耘、疏松、肥沃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
二候麋角解。麋鹿,又称四不像,属阴兽也。马脸、鹿角、牛蹄、驴尾,栖息水边,角朝后生,与鹿同科。麋以犄角著称,参差错落,有一种特殊之美感。每年冬至节气,阳渐生,头角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料峭寒风中,地表封冻严酷,但一到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地底甘洌泉水即感阳气回升,便涌动着“泉眼无声惜细流”的潺潺生机。
山河壮丽,烟火旖旎。节气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也是众生的精神向导。春风骀荡,欣欣然抚摸春的妩媚;夏阳炽烈,乐乐乎拥抱夏的烂漫;秋田静美,悠悠兮品尝秋的丰腴;冬气凛冽,奕奕哉领教冬的骨气。随着季节的轮回,五彩斑斓的柴米油盐,会将平常的生活煎炒得有滋有味。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冬至启示人们,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即是光明要来临的时刻。幸福人生不是未经黑暗,而是至暗过后的光芒四射。人生一世,风霜雨雪都要经历,即使一时挫顿,背负伤痕,也应挺直腰身,怀揣希望,特立前行。“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理,许它疼痛又甜蜜。”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冬至肇始,四时是也。岁月,来时脚步很轻,却惊醒了时光。众里寻她,蓦然回首,春天正在匆匆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