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家乡的味道——呼和浩特大烩菜

■高培萱

在呼和浩特,人们最常吃、最喜欢吃的菜是大烩菜。“大烩菜”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烩制”方法做出的菜肴,和东北的“猪肉炖粉条”、北京的“乱炖”有所相似。所以叫“大烩菜”,因为它体现了一个“大”字,所有的肉类、各种蔬菜和土特产都能入菜,颇有“大度能容”的肚量。

如果说呼和浩特地区,尤其是农村许多人不会炒菜的话,那么大烩菜则是城乡各地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一道大众菜,而且由于用料的不同,每家每户做出的大烩菜各具特色,风味各异。

大烩菜制作简单,最普通的大烩菜是烩素菜,即将植物油或猪油放入锅中,烧热后,将切成滚刀块的土豆、萝卜、倭瓜或葫芦放入锅中翻炒,加入葱、花椒、鲜姜、酱油和盐,再加入适量的水煮到半熟时,将粗粉条、豆腐、白菜放在上面,以水覆盖为度,添水把菜淹好,加锅盖小火焖一会儿,待熟后用铁铲上下翻动,让各种蔬菜充分混合一起,起锅前加入味精,喷香可口的素烩菜就做好了。

再好一些的大烩菜是肉烩菜,煮制方面也复杂一点,要加入烧猪肉,土豆和豆腐也要先用油炸过之后再入锅。白菜可用新鲜白菜也可用酸白菜,另外根据个人喜好,可加入口蘑、黄花、木耳、香菇及各种时令蔬菜,最好加些肉汤或老汤,用文火慢炖,这样做出来的大烩菜味道更香。

传统大烩菜最讲究的是要配有油炸糕。油炸糕是用胡麻油炸成的黄米粘糕,黄米粘糕色泽金黄,外脆里粘,口感筋软,馅是甜豆馅,其形状如大饺子。农村里的人习惯将黄米粘糕和大烩菜烩在一起吃,城里人则喜欢就着大烩菜吃。

油炸糕与“高”谐音,有“步步登高”“年年高升”之意。因此,呼和浩特地区的人们春节有家家吃油炸糕的习俗。就是平时人们操办红白事宴时,都要以吃油炸糕图吉利,尤其是乔迁之喜必要吃糕,而且有“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的讲究。

近年来,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大烩菜也在呼和浩特流行起来。其做法是将带皮五花猪肉切成方块,酸白菜切成丝,土豆切成滚刀块,豆腐切成方片。先将猪肉块放入热锅中翻炒,加入葱、姜、蒜、花椒粉、姜面等佐料,猪肉变色后加入土豆块翻炒,然后加适量水,煮开后加入酸白菜丝,待土豆煮熟后放入豆腐和宽粉条,继续煮至土豆绵软和豆腐、粉条入了味,用铁勺将土豆捣成泥状,并与酸菜、豆腐和粉条来回搅拌均匀后就可出锅。河套大烩菜的特点是汤油入菜,绵软无汁,适宜老年人食用。

大烩菜是民间传统菜肴,如今很多饭店在大烩菜的基础上进行精工细做,推出了精制大烩菜,有称“什锦大烩菜”的,也有叫“豪华大烩菜”的。其主要原料除了猪肉、土豆、粉条、豆腐、白菜以外,又加上了老汤鸡肉、各种海鲜、猪肉丸子、羊肉丸子以及四季时鲜蔬菜,如茄子、豆角、鲜蘑、倭瓜、木耳、黄花等,冬季还可以加上干豆角丝、干倭瓜条、干黄花菜等。这种高档大烩菜的烹制方法和调料更为细致讲究,往往是饭店宴席的压轴大菜或招牌菜。

大烩菜之所以在呼和浩特地区久盛不衰,一是因为经济实惠,做起来简单方便;二是由于北方冬季较长,气候寒冷,大烩菜热热乎乎吃起来舒服,不容易得胃病;三是大烩菜不腻口,荤素搭配,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个人爱好,随意调整和变换肉食和菜品的花样,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各种口味和饮食习惯。另外大烩菜采取分餐吃用的方法,也比较卫生。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