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包协同发展新篇章·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同向同力开创区域合作新篇章

——写在呼包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签约之际

战略关乎全局,战略引领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今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重磅发布,提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为内蒙古加快构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近日,自治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目的就是要锚定“闯新路、进中游”发展目标,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

年终岁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实现“闯新路、进中游”发展目标再出新举措,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签署了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确定了2024年两地协作重点推进事项。未来,两市将先行先试深入开展区域合作,携手打造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激活区域合作新动力

一体化的基础是同心同向、互惠互利,同城化的优势是分工协作、共建共享。 增强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夯实一体化生态环保体系,打造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呼包同城化发展,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引领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是联结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早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呼和浩特围绕打造“一个桥头堡”的开放定位,就提出了加快建设首府半小时都市圈、主动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全力推动面向俄蒙欧对外开放圈的发展目标。今年年初,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首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包头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是自治区重要的制造业和工业中心,发展工业有基础、有资源、有优势,正在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和“绿色硅都”。呼包两市地域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同城化发展有着良好地缘基础和优越区位条件。

“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座城市‘同在阴山下、同处敕勒川、同临黄河湾’,地理位置相近、历史文脉相通、产业结构互补,同城化最具优势、最有条件、也最有前景。”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认为,相邻城市之间推动同城化发展,是当前开放型经济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双方人员、资源、要素畅通流动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无论是政府间合作交流,还是居民间‘双向奔赴’,无缝连接已经成为常态,呼包已成为亲密无间、无比亲近的‘一家人’。”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认为,率先推进呼包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必将有力带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带动形成自治区新的增长极。

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呼包两市有着互补的产业体系,产业协同发展优势明显。在碳纤维等新材料领域,包头有全国质量最好的碳纤维原料,呼和浩特有航天六院等丰富的应用场景,合作潜力巨大;在晶硅光伏等新能源领域,呼和浩特有中环产业园,正在打造“中国半导体硅材料之谷”,包头是全国首个晶硅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正在建设“世界绿色硅都”,可以实现强强联合;在大数据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呼和浩特的算力产业优势,在包头开发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两市数字化转型进程等等。

未来,呼包两市将进一步加强创新要素共享、产业分工协作、招商合作联动,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更强集群竞争优势。

“我们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协调联动、经验交流、跟踪评估’五项机制,通过五项机制,保障两市同城化发展工作顺利推进。”呼和浩特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局长陈利音说。

包头市发改委主任刘永明对于推进呼包两市同城化发展信心满满,表示将强化首府龙头带动作用,突出包头市全区最大工业城市的动能优势,加快实现两市协同联动发展,着力形成分工合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自治区新增长极。

呼包两市草原、沙漠、湿地、黄河、长城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城市间资源互补、合作共赢蕴藏着巨大潜力。近年来,呼包两地文旅部门抢抓呼包鄂乌城市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互动”频频,合力谱写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时代“双城记”。

“下一步,我们将以呼包同城化发展为契机,在‘文化互融、信息互通、产品互推、平台互联、客源互动’等领域共同发力。继续深化两市乌兰牧骑‘学·创·演’质量提升等行动,协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呼包文旅部门负责人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奏响文旅同城“协奏曲”,推动两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开启“同城生活”新模式

呼包两市签署的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一项项具体举措被提上议事日程,形成的60条具体任务清单,包括了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旅、教育、医疗卫生、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等14个方面。

开通两地市区和毗邻旗县间城际公交、定制客运,整合公共交通出行支付结算体系,实现两市公交、地铁、城际公交一卡通用;

整合呼包两市学校优质资源,实现共同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

建立两市相邻地区120急救跨市就近救援机制,提升紧急救援救治工作质效;

深化呼包两市政务服务“跨市通办”合作;

共享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和应急专家库;

……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同发展。实现两市公共资源“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的是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呼包同城化发展的目标是,切实解决呼包两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到2027年,呼包两市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优势产业区域内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取得明显成效。

风雷激荡立潮头,勇毅笃行谱华章。在新发展起点上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将携手“草原钢城”包头共立时代潮头,开启同城化发展新征程,努力成为引领带动全区、辐射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为完成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任务贡献更大力量。

(李海珍)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