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2023年,我区工信系统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持续稳运行、促发展、调结构、提质效,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制定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和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分行业碳达峰方案,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链式思维抓产业、育产业、换动能,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优势特色低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1至11月,全区工业经济增速整体保持稳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六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8%,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12%,对制造业拉动成效显著。
有序退出限制类产能。全区已关停退出炼铁产能260万吨、炼钢150万吨、铁合金371万吨、电石390万吨、焦炭1209万吨,腾出用能空间11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0多万吨。
推广节能低碳技术。汇总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推广目录(2023年)》,涉及冶金、化工、建材、通信等行业39项节能技术装备产品、3项节水技术装备、6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支持企业应用目录内技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加快节能节水改造步伐。2023年,我区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208个,节能107万吨标准煤,节水1250万吨,通过技术推广和改造,水泥、陶瓷、甲醇、多晶硅、铜、铅、镁等15个产品能耗指标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重点行业能效水效水平显著提升。
此外,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纺织、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培育绿色制造示范,2023年全区创建绿色工厂67家、绿色产品30个、绿色园区4个、绿色供应链13个。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创建绿色工厂298个、绿色园区24个、绿色设计产品92个、绿色供应链26个,全区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