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首府: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把教育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围绕“宜学城市”建设目标,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产教融合,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从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李文辉在一家航天企业工作已经四年了。他告诉记者,2013年他进入呼和浩特商贸旅游职业学校,开始了长达6年的专业技术学习。李文辉很喜欢钻研电子产品,在老师指导下,他参加了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并斩获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赛项一等奖。因此他免试入学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时,他已持有高级电工、高级继电保护员等专业证书。

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及其内涵要求,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把全力推进呼和浩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发力点,立足“三服务”、统筹“三协同”,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建成“绿色环保、集约共享、智慧快捷”的现代化示范职教园区,完成“六大产业集群”相关专业全覆盖,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形成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多元育人新格局,将职业教育更好地融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当前,呼和浩特正在全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集群”和“区域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是重要支撑保障。

同时,在全市“丁香扎根计划”和“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的大力实施下,相关职业院校也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频繁开展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成为政、校、企交流交融的平台,三方发力打通学生就业通道,持续激活人才市场。

目前,呼和浩特职业院校达到36所,“六大产业集群”专业占比达到43%,成立“五万产业工人留呼工程”政校企媒产教融合共同体,与36家政府单位、24家院校、63家企业、15家媒体达成合作意向,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为推动职业教育水平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今年,呼和浩特市将推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双高校”职业本科建设申报。所谓“双高校”建设就是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简而言之,专业群的建设打破曾经各专业课程的壁垒,可实现专业间的横向交流、资源共享、融通发展。

近年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持续深耕,并将“双高校”建设与提质培优、职业本科三位一体全程推进,构筑区域、产业离不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先进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副院长陈一介绍,学院将围绕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和适应性进行专项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现场工程师、工匠班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专业结构,紧密对接全市的重点发展产业,积极完成“双高校”职业本科建设申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