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走街串巷的小吃——甜窝窝和热枣糕

■高培萱

上了年纪的呼和浩特人应该都知道,有两种走街串巷的呼和浩特特色美食,那就是甜窝窝和热枣糕。

甜窝窝

甜窝窝,是用小米面蒸制的馒头状食品,个头比馒头小,比槽子糕大一些。甜窝窝售卖时两个合一,成圆形,食时细腻甜润,别有风味,是老呼市人尤其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爱。

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常能看到走街串巷卖甜窝窝的小贩,这些小贩肩头扛着一个杠子,杠子上挑着几节笼屉,笼屉里装着满满的甜窝窝。小贩大声叫卖着“甜窝窝!甜窝窝!”那叫卖声引来了大批的孩子,缠着家长买甜窝窝。在那个人们普遍收入都很低的年代,3分钱一个小小的甜窝窝比5分钱一个大焙子要贵多了,所以许多家长都很不情愿给孩子买,实在拗不过孩子,只好买一个。小贩打开笼屉盖,米黄色甜窝窝的香气扑面而来。孩子们拿到手,几口下去就吃完了,比吃点心都香。当然,那个时期点心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

记得我在孩提时,只要一听到小贩“甜窝窝”的叫卖声,就兴冲冲地跑回家缠着母亲买。母亲买了后,给我一个给妹妹一个,软软糯糯甜甜的甜窝窝被我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妹妹吃得慢,我看着直流口水……现在回忆起来,那美味仿佛又回到了舌尖!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甜窝窝在呼市街头已经见不到了。如今甜窝窝只留在老年人的记忆中。

热枣糕

热枣糕又称切糕,也是呼市走街串巷的一种小吃。

切糕的历史很长,据说早在十三世纪的元朝就有了。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中说:“街市蒸作面糕,有以黄米作枣糕者,多至二三升米作一团,徐而切破,称斤两而卖。”

在《古都食物百咏》一书中介绍说:“燕市摊车卖切糕,凉宜夏日冬宜热,一块一沾一切刀。”看来切糕在北京等城市早就有了。

切糕在呼和浩特之所以叫“热枣糕”,估计是因为呼市的切糕都是热的,凉的切糕不常见。

呼市的热枣糕是用江米面加水和均匀,上笼蒸熟,然后趁热将蒸熟的江米面揉匀,用手或铲子按成薄厚相当的层片,抹上煮烂的枣泥馅,一层江米糕一层枣泥馅,一般最少要达到四层江米糕,三层枣泥馅,这样热枣糕就做成了。做成的热枣糕方方正正,层次分明,面馅分开,白色的江米糕,红色的枣泥馅,非常好看。

将热枣糕置于大案板上,切块零售。出售时用刀顺边往下切,放入纸袋中。买回家后放入盘中,撒上白糖,色、香、味俱佳。

卖热枣糕的小贩推着平板车,为了保持温度,在热枣糕上面盖一块雪白的布,布上面再盖个厚厚的棉被。小贩高声吆喝着“热枣糕!热枣糕!”准能招来许多顾客。卖热枣糕的师傅手握长方形的刀,把刀在水桶里蘸点水,从上到下快速切下去,你买几斤就切几斤,非常精准。

如今热枣糕已不多见了,但在老年人的脑海里却有深刻的记忆。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