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

“能调尽调”助力首府诚信建设

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金融审判工作重点,深化诉源治理,健全风险防控联动机制,不断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为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秩序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您好,我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要对你们双方进行一个调解。咱们目前的欠款想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偿还……”在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调解中心,调解员正在对当事人就小额借贷的偿还问题进行调解。

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调解中心专门负责调解金融领域相关纠纷,对即将进入诉讼程序但具备调解基础的小额借贷与信用卡纠纷做到“能调尽调”。调解员通常是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处理金融相关纠纷,确保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和合理性。

“金融法庭调解中心丰富了金融纠纷的解决渠道和方式,为金融领域纠纷提供了一种非诉讼的解决途径,能够帮助当事人快速、高效地化解矛盾,避免冗长的诉讼程序。截至目前,我们共调解了约612件纠纷,包含诉前调、已判决和执行后端的。共调解成功300余件,调解率接近50%。”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调解中心调解员石利东向记者介绍。

与此同时,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与金融机构建立了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召开联席座谈会,结合近年来辖区信用卡纠纷案件审判实际,向金融机构发送专题司法建议,要求金融机构坚持自行催收为主,司法诉讼保障的政策。赛罕区人民法院在辖区金融机构陆续设立法官工作站,指导金融机构根据客户实际,拟定个性化合法合规还款方案,努力在诉讼源头化解纠纷,为金融机构快速、批量处理信用卡纠纷,降低化债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

据了解,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于2023年挂牌成立,集中审理辖区内金融类民商事案件。目前,已经建成诉前调解工作室两个、线上调解室1个、5G法庭1个、云法庭5个、大法庭1个。近年来,金融法庭每年平均受理金融案件8000余件,法官人均办理金融案件1700余件。现配备3个1+1+2专业审判团队,个案平均审理天数仅需27天。金融法庭创新金融审判“3×3”模式,推进金融类案件审理智能化、高效化、集约化,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金融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司法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金融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金融行业提供法律指引。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金融司法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我们会与呼和浩特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呼和浩特市金融调解中心加强沟通与协作,为呼和浩特市诚信建设作出贡献。在此倡导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坚守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不断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赛罕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负责人迟晓霞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