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市司法局:

高位推进“八五”普法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 武子暄)近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关于通报表扬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呼和浩特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市司法局聚焦“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推进全民普法工作,全市法治环境不断优化,全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为平安呼和浩特、法治呼和浩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高位推进“八五”普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制定了“八五”普法规划,定期召开会议调度,逐级压实工作责任,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宪法宣誓560余场次,举办宪法专题讲座80余场,开展“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286场次,受众人数40万人次。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建立两个市级、6个旗县区级研究基地、18个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十馆联动·一基地一主题”等方式,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普法宣传活动,深入机关、社区、企业、校园、乡村、连队、宗教活动场所和各领域,开展“送法上门”活动145次,普及“六部促进条例”100余场次。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建成1个宪法宣传教育基地,7个法治广场,1875个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长廊),打造法治乌兰牧骑、青城法治公交、校园法治文化等法治宣传品牌48个。“法治乌兰牧骑”累计演出371余场、惠及群众50余万人。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建立完善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任前考法、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等多项制度,在自治区率先出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指导清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聘请法治副校长600名,建成8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知识在中考占比提升至7.6%。培训村(社区)“两委”干部50余期,培养“法律明白人”5335名,参与调解案件5952件。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