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地种,全国卖 后窑子村有机胡萝卜出圈!

赛罕区黄合少镇后窑子村党支部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一村一品”有机胡萝卜种植基地为突破口,开启了后窑子村的致富之路。

采访中,后窑子村党支部书记赵利俊告诉记者:“今年刚开始学习网络直播,有些平台规则和运营不太熟悉,但今后发展方向就是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在微信视频号、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各个平台,将有机胡萝卜销往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后窑子村的胡萝卜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2000多亩,已成为首府面积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这里的胡萝卜色泽鲜艳、条形长、糖分高,非常符合市场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播带货销售,每天能卖1万单,有35吨到40吨的胡萝卜销往全国各地。“我们现在通过分类精包装或者放入冷库错峰销售,确保好产品卖上好价格。我们不仅与国内企业合作,还成功将产品出口海外,打开了国际市场。”

胡萝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后窑子村产业的发展,更让村民增收致富。村民流转土地收入每亩达到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年前的8万元提升到480万元,同时,解决了后窑子村及周边村就业30000多人次。

“未来,后窑子村在以胡萝卜为主线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将实现村耕地整村流转、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努力将后窑子村打造成一个集生态旅游、候鸟式度假、有机膳食、北疆特色窑洞民宿、绿色养老的生态综合体项目。”赵利俊说。

■本报实习记者 郝旭杰 摄影报道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