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若谷 通讯员 王建宏 贾晓梅)近年来,随着托克托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方面让农民的口袋鼓了起来,另一方面也让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加坚定。
走进古城镇缸房沟村,“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成片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以前种地是靠天吃饭,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不仅有稳定的流转费,我还能外出务工,或者回到流转土地的公司打工,一年挣两份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缸房沟村农户白新政高兴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红利,让缸房沟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2019年以来,托克托县累计投资6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5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近30万亩,涉及5个镇、1个综合服务中心,87个行政村。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进程,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对于新营子镇合同营村流转土地承包户巴图来说,高效节水灌溉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巴图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就像给这片土地施了魔法一样。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真是太先进了。我在控制室里就能操作,水和肥料按照作物的需求精准供应,每一株苗都能吸收得恰到好处。”
记者了解到,这里以前4000多亩耕地需要20多人劳作,现在仅需要4到5个人就可以完成,并且还能有效减少用水成本,每亩灌溉用水相比之前节约了约30%。尤其是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农作物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水分和肥料,直接提升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农作物产量每亩平均增产约20%。
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托克托县切实加强对项目的建后管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管护方案,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压实了管护责任,明确管护范围、内容、标准,做到了管护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制度、有监督,社会组织和群众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管护格局。
“在工程质量把控方面,每公里渠道衬砌的厚度误差被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土地平整度达到了每平方米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在进度方面,根据详细的施工计划,每周至少完成 100亩土地的改造任务,以确保整个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另外,每 50亩地设置一个安全警示标识,每月开展至少 3次安全隐患排查。”项目管理单位负责人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托克托县将按照2025—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全县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的全覆盖,同时坚持‘建管并重’要求,加大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后续管护,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托克托县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中心主任程惠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