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耿欣 通讯员 付诗涵)自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成立首府诉源治理人大代表工作室以来,市、旗县区两级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全市法院选派111名社会经验丰富、法律专业知识过硬的人大代表成为特邀调解员。据统计,今年接收诉前调解案件5732件,调解成功2758件,使当事人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成本实现了合法权益的最大化维护。
“我们始终把参与诉前调解深度融入履职为民活动中,虽然调解一件案子需要大量的精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但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矛盾得以化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多年来,土左旗人大代表、毕克齐镇二道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培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密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望高的优势,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被选任为土左旗人民法院人大代表监督岗监督组组长。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原告孙某履行了供货义务,被告武某却长期赊欠购货款,市人大代表、内蒙古奥威马文化生态旅游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红英作为特邀调解员,了解到被告是因最近资金流转困难,对欠款事实无争议并有还款意愿时,王红英对被告说道:“由于你们双方有长期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原告非常信任你的情况下赊账给你,你应该想办法还账,以后更好地合作。”
当被问及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有何技巧时,王红英说:“作为调解员,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拉近双方的距离,引导他们以和为贵,针对争议焦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告知被告不还款会丢掉诚信,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诉前调解以平等宽松、当事人更能接受的形式,既为当事人减轻诉累,钝化了矛盾,也使投入成本低于司法诉讼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诉前调解机制有利于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提高诉前调解的质效,更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要利用好自身专业优势,形成具有‘诉前调解+民间调解’的特色调解机制,让民间调解有法律保障,让更多人加入到调解员队伍,在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利的法律服务的同时,缓解人民法院法官办案压力,让诉前调解更有人情味儿。”市人大代表、内蒙古中海旭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武泽群说。
“诉前调解为多元解纷打开了一扇窗,当事人不再是法庭上冷冰冰的原告和被告,通过调解能更快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对于矛盾纠纷的解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内蒙古印象蒙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朝木日乐格直言道。他还表示,应充分发挥律师参与调解的积极作用,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保障,不断扩大律师调解的适用广度和深度。
诉前调解工作是用法与理说服感化人心的事业,在一次次诉前调解工作中,不仅丰富了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创新了基层解纷力量培养新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成为首府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又一道亮丽“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