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锚定目标笃行实干 夯基蓄能向新而行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社会领域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吕会生 武子暄 刘丽霞 王中宙 实习记者 若谷

连日来,全市教育、科技、人社、文化等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要以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首府建设新篇章。

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就业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就业促进行动要接续实施好‘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吸引更多人来首府安家立业。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持续开展就业岗位扩容、就业服务提质、就业权益维护、青年安居保障和就业政策扶持5个专项行动,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呼和浩特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尚倩说,在解决困难群体就业方面,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将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开展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加强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切实兜牢困难人员就业底线,全力确保首府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有项目、有抓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梅说,2025年,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锚定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首府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科技“突围”激发新质生产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将围绕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制定科技强市实施意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担当开启新篇。”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说。

李孔燕表示,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将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研发投入,建立健全规上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增长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聚焦工业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合成生物、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布局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项目。三是推动平台升级,加速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基地,高标准打造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加快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创建步伐,优化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努力将科技城打造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高新区,并推动空天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航天六院科创中心、华为北方研发中心等重大科技项目投入使用,建设虚拟电厂、量子信息等一批前沿技术中心。

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能级

“全会为我们今后的文旅工作确定了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全市文旅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提升首府文旅美誉度和知名度。”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磊说。

金磊表示,2025年,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文化供给,提升城市文化能级。将完善文艺创作生产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博物馆之城”建设体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全面提升首府文博知名度。二是推动融合发展,培育打造支柱产业。将健全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旅游四地发展体系、文旅商融合发展体系、品牌宣传推广体系,推动文旅商品牌化成线,围绕“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把市域所有景区、文博场馆、网红打卡地、特色街区、商场和酒店餐厅等资源串起来,把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演唱会、音乐节、美食节、体育赛事等业态融起来,着力提升首府品牌形象。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将优化文旅市场培育监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确保全市文旅行业安全稳定。

呼和浩特市文联主席云巧堂表示,呼和浩特市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以项目规划为牵引,抓好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围绕现实题材和历史文化题材组织开展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音乐、小戏小品等各类创作,推出文艺精品。以提升北疆文化影响力为目标,抓好品牌文艺活动。围绕打造“艺韵北疆”文艺品牌,举办2025年书法季系列活动、2025第二届呼和浩特摄影周系列活动、第二届“敕勒川诗歌文化季”、第二届“艺动好少年”呼和浩特少年儿童器乐大赛、“呼和浩特印象”主题摄影大赛、呼和浩特对外剪纸艺术交流展、“从北疆到海上”呼和浩特上海油画作品交流展等活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抓好文艺志愿服务。持续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到人民中去”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出精品出人才为导向,抓好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举办各类培训,通过比赛、展览、展示、展演等形式,发掘、选拔、培育文艺人才。以弘扬北疆文化为出发点,抓好文艺宣传。加强与各级媒体的合作,建好网上文艺阵地,深入开展“北疆文化神州行”活动,扩大文艺活动、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