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玉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当太阳黄经达345°时,轰隆隆的雷声,奏响了春天的第三乐章——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是大自然又一个新生的节气,横贯浩宇的隆隆雷声,让天地间在沉寂中积蓄的所有能量,迎来最绚烂的释放。
此时,不论寒潮掠地,还是沙尘漫天,抑或雨雪交加,变幻莫测的异常气候仍未能阻止春天前行的步伐。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正式来到了。
动物入冬,伏藏土中,谓之蛰也。靠什么来惊醒呢?惟有电闪雷鸣。惊蛰节到闻雷声,唤醒蛰伏越冬虫。惊蛰,标志着仲春的开始,无疑也是最具活力的节气。酣睡了一冬的动物,像是听到了嘹亮的起床号,在不断攀升的气温中苏醒过来,钻出泥土或洞穴,开始又一个生命的年轮。
草长莺飞,雨媚水酥。在南国,立春过后已进入树木葱茏、鲜花簇拥的季节。蛇年春节,笔者在广东目睹和感受了南国冬日的旖旎风光。被称为英雄树的木棉花,花朵鲜艳夺目,犹如一树树燃烧的火焰,在街道两旁、公园、小区、湖边、江边恣意盛开,将欢度蛇年新春佳节的氛围渲染得热烈而喜庆。紫红色的紫荆花分外妖娆,在绿树丛中绽放着独特的魅力;姹紫嫣红的三角梅热烈奔放,吸引着无数惊羡的目光。此地,花草树木早已听从春风的召唤,舒枝展叶,摇曳生姿,抖擞精神分娩出一地融融的春光。相距三千多公里的祖国北疆与之相比,却是迥然不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等待绿树婆娑、鲜花盛开尚需时日,但毕竟春的气息日益浓厚,春天的跫音愈加匆迫。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变化无常的气候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蛇年的气候有些“叛逆”,数九后的“暖冬”让人有春风拂面之感。五九初的一场大雪,补上了三九天滴水成冰的一课,也使蛇年春节的红联白雪相映红,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冷暖的提前与推迟、增加和减少,在气候反复无常中碰撞。当量变达到极致,突破事物的度,才会产生质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莫怕,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服,跟随太阳的朝起暮落,手持人间烟火,吃好一日三餐,剩下的交给时间去打理。
我们的先人就是从田埂微弱的小草破土的生长声里,从潺潺的流水声里,从树上鸟鸣林间蝉噪荷塘蛙叫那首雄浑的合唱声里,来辨认节气,准确地翻开心中那页从远古走来的日历的。
唐代元稹《惊蛰二月节》诗云:“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暖雨清风时时顾,大地正孕好春光。惊蛰时节,河套地区田野雪尽,柳枝柔软,春风披拂,田埂上的枯草即将拱出鹅黄色。桃树鼓蕾,杏树吐蕊,孕育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缤纷色彩,择日捧出岁月淬炼的缕缕芳香。八百里河套的田畴街巷,将迎来一花引来百花开,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壮美景观。
二候仓庚鸣。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仓庚就是黄鹂,又名黄莺,也称黄鸟。天赋歌喉,是大自然著名的歌唱家。在温暖如春的南国期间,每天早上,我被窗外婉转动听的黄鹂鸟唤醒。晨醒听得黄鹂语,方知异地春来早。在家乡,人们常见到的是,两只喜鹊鸣新柳,一群麻雀唱屋檐。鸟语花香,春之标配。期待柳绿花红,尽赏满园春色。
三候鹰化为鸠。轻雷隐隐初惊蛰,鸷鸟鸣怒化为鸠。仲春二月,春气生发,天行仁道,毋杀毋夺。“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此时,就连凶猛的鹰也化为鸠,以去其戾气,止其猎杀之技,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惊蛰一过,万物苏醒。
春晖普泽,惠风和畅,天地间一片繁忙。辽阔的大地,田畴平旷,土壤疏松,阳光载满爱与恩泽,均匀地洒向人间。白昼长了,气候暖了,备耕工作进入紧要时刻。种子、化肥储备充足,进出繁忙。这是一个温煦而忙碌的节气,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舒展畅达,缓慢而坚定地成长。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的力量大发展。”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号角,久久回响在岁月的深处。今天,仍以激扬的旋律,形象的语言,引领国人“追风赶月莫停留”,祈愿神州“蛇行千里终化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