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下一篇

库布其沙漠的植树节

■李洁

惊蛰过后,北方的春日乍暖还寒,我偶然驱车路过库布其沙漠东段的南壕赖林场,迎面高大的樟子松在微风中腰杆挺直,毫不动摇,像不曾感受到北方早春的凛冽,彰显着对生命的执着守护。放眼远处的山梁峁畔,高的乔木、低的灌木,已经泛出了浅浅的青绿,给裸露的黄土披上了整洁的衣裳。

六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死寂的沙海。风起时,黄沙蔽日,天地混沌。农牧民说,库布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人们还说,库布其的沙子会唱歌,风卷沙粒发出悲鸣般的呜咽,好像在唱着周边农牧民的疾苦。如今,这“歌声”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树苗抽芽、老树展腰的幸福轻响,是鸟雀归巢的快乐啁啾。

停下车,我抓起一把沙土,阳光下细细打量,腐殖质的黑色让沙土变得暗沉了很多,落叶与枯草经年累月化成了养分。我想,这样的土壤带回去可以养花了。

远处,两位老人步履蹒跚正从树行中穿过,他们弓着背,小心翼翼地查看树干和树根处,他们的动作那么轻盈又谦恭,仿佛在看着自己长大的儿女。阳光透过树冠洒下来,在他们的身上涂了一层斑驳的金色。

我认出来这两位老人是林场的退休职工,便和老人攀谈起来。他们说:“一辈子了,离不开这个地方了,又到了快补栽树苗的季节了,来这林子里转转,看看有没有去年死了的树,做好记号,过几天林场会拉来树苗重新补栽。”我打量一下老人苍老的面容和不再挺拔的身材,好奇地问“叔叔,您这把年纪,有退休工资,难道还在林场打工?”两位老人笑了:“快八十的人了,打什么工,这片林子,是我俩年轻时栽的,退休快20年了,我们隔三差五都会来看看,有什么情况就跟林场场长说一声。就当散步锻炼身体了。”我敬佩地说:“又快到植树节了,二位老师傅义务查看林子,真是尽心尽责呀!”一位老人说:“自从年轻时来到这里,每天过的都是植树节。”突然之间,我被两位老人感动了,眼睛也湿润起来。前几年,我参与清水河县文史资料《生态保护与建设专辑》的撰写,来林场采访了很多老员工,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第一代植树人在荒漠上经历的艰难深有体会。那时候,他们靠着人扛驴驮在沙丘间艰难跋涉,肆虐的沙尘毁掉了他们千难万险栽活的小树,却磨灭不了他们的坚强意志。那时的树苗成活率很低,种十棵能活一棵已是万幸。但他们不曾放弃,年复一年,将希望一次次埋进沙土。

如今,库布其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已焕发出勃勃生机。春日里,当沙柳抽出嫩芽、杨树展开新叶、松柏绿意更浓、沙棘结出红果,候鸟归来,在树梢间筑巢。库布其沙漠的几代林业人,笑容比春天更灿烂。

风又起了,但空气纯净而清新,我听见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重生与希望的故事。这故事里,有无数双手的坚持,有无数颗心的守望,更有生命不屈的力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