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耀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惊蛰节气已过了。日头变得暖烘烘的,风也不再像刀子一样刮人的脸了。很快鸢飞鱼跃的春天就要到了,天地间会呈现出“鱼鸟一时生意气,江山千里有精神”的盎然生机。
惊蛰是二月里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中第三个节气。一年四季每一季有三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分布在十二个月里,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三个月里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孟春正月的节气有立春和雨水,仲春二月的节气为惊蛰和春分,季春三月的节气为清明和谷雨。
春夏秋冬各自都有对应的方位,春天对应的方位为正东方,五行属木。从传统的五行学说来说,春天对应天干为甲、乙,所以说东方甲乙木,甲木为栋梁之类的阳木,乙木为花草之类的阴木。木色尚青,所以春天也是颜色尚青;春天对应的地支为寅、卯、辰,也即分别对应春天里的三个月,二月所对应的是卯月。
我们大家知道卯时是指早晨五点到七点。这个时候雄鸡报晓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漫漫的长夜过去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如果把一年比作一天,卯月这个时候“一鼓轻雷惊蛰后”,把万物沉睡的冬天里唤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年。“卯”字像打开的两扇门,又像地上露出的草芽,《说文解字》说:“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到了二月,真正阳回大地,万物开始生发繁茂。
“春雷响、万物长”,春雷是惊蛰节气明显的气候特征,当真正的春雷响过以后,带来宝贵的春雨或春雪,震醒了沉睡的山川河流,震醒了蛰伏越冬的虫蛇。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从天上北斗星的指向也可以明白为何是“惊蛰始雷”。早春二月北斗七星的勺把子指向正东方即震位,春季的三个月里,每天的戌时即晚上七点到九点,能够看到北斗七星的勺把子指向东方,正月指向寅位即东北略偏东,二月指向卯位即正东方,三月则指向东南略偏东的辰方。《周易》里讲“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三国时东吴易学大师虞翻解释“出”就是生长的意思,《大戴礼记·夏小正》云“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惊蛰真的能听到雷声。前几天,在寒冷的呼和浩特就听到过新雷,看到了春雨。隐隐春雷隔着窗户传来,伫立窗前看到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春雪。滚滚的春雷声似地底蛰龙欲起的怒吼声,又似天边苍龙昂首的吟啸声,还似远古疆场铁骑突出的鼙鼓声,潇潇的春雨也应时而降。
“桃红李白竞争妍,绿野尽春色”,惊蛰时节的天地间春光初显。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桃花开始绽放,桃红又是一年春;再过五天二候仓庚鸣,黄鹂鸟已经发出了欢快的鸣叫;再过五天三候鹰化为鸠:在惊蛰节气的第三个五天,古人认为这个季节鹰隼变为布谷鸟,或者说春日景气和畅,鹰隼亦变得如斑鸠一样温柔。这些“桃红李白竞春光”的自然风光,是温暖的黄河下游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惊蛰物候,我的家乡托克托县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这个时候还远未到“春色嗾人狂”的地步。
但二月里春天已经打开了两扇大门,在黄河内蒙古段的两岸盛开着另一种更为壮美的花——凌花。冰融雪消春风来、河开凌流凌花美、黄河岸边鲤鱼跃——这才是更加贴近内蒙古黄河两岸物候的惊蛰三候。流凌是黄河内蒙古段非常独特的奇观,流凌就是河水中流动的冰块,每年河流封冻前和开春解冻时,黄河上的冰雪化解都会形成流凌。惊蛰时节的黄河开河,让人感受到雷霆万钧的阳刚之美,是黄河上特有的雄浑壮阔美景。挣脱了冬天禁锢的冰花和冰凌随黄河浩荡而下,像一伙淘气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你追我赶,来一场追逐春天的赛跑;又像一伙脱缰的野马们一样狂嘶疾走,来一场争先恐后的比赛。
开河之后的黄河恢复了温柔的母性,开始迎接春天的来临。河床里飘动着碎小的冰凌,一路旋转成了圆形,如同一朵朵圣洁的雪莲花,在飘满了凌花的河面上荡漾漂浮,一路又招呼新的伙伴加入赛跑,这时的黄河上会飘荡起了悠扬的山歌,歌声在黄河两岸飘荡,在春天的旷野里信天而游,春风就要染绿黄河两岸,杨柳朦胧已有绿意。万物在和煦的春风中也会春心萌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我的家乡托克托县所在的土默川平原上,惊蛰时节还不到“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时节,但春已经荡漾在了人们心头。
观看了摄魂夺魄的黄河开河后,开河的鱼儿也欢快地游到了温暖的水中。在晋陕蒙好多沿黄地区,惊蛰前后都有吃“开河鱼”的习惯,肉肥脂美的开河鱼味道鲜美,馋坏了一代又一代食客,家乡的水煮家乡的鱼,煎熬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和妈妈的味道。这几年黄河两岸的旗县都在举办“黄河开河节”,敲锣打鼓特别有仪式感,惊蛰时节锣鼓声声,仿佛隐隐春雷响起,惊醒蛰伏沉睡的春天;黄河河床里荡漾的雪莲花般的流凌,惊蛰时节塞外最美的花瓣儿。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惊蛰过后,温暖的春天和明媚的春光就要铺天盖地而来!又一个年过完了,二月里来好春光,该收心了,让我们振奋精神在明媚的春光里学习劳动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