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文艺评论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天山独库公路》的生命长歌

●高金鹰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版图上,诗人王发宾的《天山独库公路》犹如一座用诗行垒砌的精神丰碑,以其独特的亲历者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力量,为共和国建设史上这段可歌可泣的筑路传奇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史诗。这部诗集不仅是对13000名工程兵用血肉之躯开凿天路的深情礼赞,更通过多层次的文学建构,让那段被风雪掩埋的历史重新焕发出震撼人心的光芒。

作为独库公路建设的亲历者和工程标兵,王发宾的诗歌具有撼人心魄的真实力量。在《开挖铁力买提隧道》中,诗人以白描般的笔触再现了施工的艰辛场景:“一锤一锤在山体上敲下石印/一印一印无数次的凿打/石头磨成了石粉/山体被凿开一个个钻孔”。这些质朴而有力的诗句,将战士们“手破了,流出血化成脓/谁都不在乎,脚冻了/仍然要踏碎石头”的坚韧意志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一件破棉袄背起千年的孤独”这个极具质感的意象,既写出了物质的匮乏,更彰显了精神的富足。

这条贯穿天山南北的562公里公路,每一寸都凝结着筑路官兵的血泪。在零下三十度的极寒中施工,战士们不仅要对抗“雪,每天都要下/冰,一层一层加厚”的恶劣气候,更要面对高原反应、悬崖绝壁等重重考验。据统计,在独库公路的建设中,有200多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2000多人在施工中受伤致残。正是这些平凡的英雄,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最险的公路”的交通奇迹。

诗集的八卷本结构犹如一条蜿蜒的天路,完整呈现了筑路工程的精神轨迹。开篇“把心交给党”的铮铮誓言,终章“赓续红色火种”的信仰传承,中间六卷则铺展开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筑路图景。在“哈希勒根冰达坂”的冰峰上,在“老虎口”的绝壁间,战士们用生命丈量着信仰的高度。这些天险在诗中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海拔的象征。当“司令员登上冰达坂”的豪迈与“普通一兵”的坚守相互映照,当“七口棺椁”的悲壮与“家属来队”的温情形成对比,诗歌超越了简单的颂扬,呈现出立体饱满的生命图景。

《大衣上的血说话了》与整部诗集的灵魂契合。诗人以克制而深情的笔调写道:“几名战士护送烈士遗体/到乌鲁木齐火化/1973年入伍的山西战士陈德元/紧挨着烈士,遗体渗出的血/洇红了他的皮大衣”。烈士鲜血染红的军大衣,成为连接生死的精神媒介。“烟囱的烟,直直地顶住天/五位烈士的灵魂/遥望着独库公路”的意象组合,构成了天地人神的四维对话。而“这是战友的血迹/看见它犹如看到战友/不能洗,我要守候/一辈子”的朴素誓言,则让这首诗歌获得了越入时空的永恒力量。

王发宾的诗集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将工程纪实升华为生命哲学。“天瀑”与“红柳滩”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与战士对话的生命存在;“鸡蛋粉”“压缩饼干”这些时代符号,保存着特殊年代的真实记忆;而“打导洞”的技术细节与“放电影”的文化渴望,则还原了工程兵作为“人”的完整面貌。在《被困的28天》中,诗人记录了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意志;《抢救牧民》则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这些诗作让在悬崖绝壁间开凿公路的壮举,获得了更为丰厚的人文内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集通过“炊事班”“架线兵”等职能特写,以及“过春节”“家属来队”等人性化场景,拼贴出一幅幅生动真实的军营生活画卷。《克孜利亚》中“克孜利亚/像出升的一轮红日/在海面上漂移玫瑰般的山崖瘦瘦巴巴/随着太阳的升高/一层黄一层蓝渲染着天空/奇奇怪怪像走进了布达拉宫/岩性变化着,形态无穷”这些描写,不仅展现战士在天山用生命修筑天路,而且感受到了大自然绝美奇妙动人画面。这些诗作让冰冷的统计数据具象化为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

当今天的旅人驾车穿越独库公路,惊叹于它的壮美险峻时,王发宾的诗句让我们看见:那些镌刻在岩壁上的年轻生命,那些被风雪永远凝固的青春面容,才是这条天路最动人的风景。“乔尔玛纪念碑”上镌刻的每一个名字,“吐尔根烈士墓地”安息的每一缕忠魂,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信仰与奉献的永恒故事。

这部表现血泪的诗集,不仅是对逝者的深情告慰,更是对“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筑路精神的永恒铭记。在这里,诗歌成为了最好的纪念碑——它让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灵魂,永远奔驰在他们亲手开辟的天路上。正如诗人在《钢铁战士陈小平》中写道的:“陈小平大声吼着,堵住它!/扑过去坐在泉眼上/用自己的身体压住泉眼/并迅速脱下棉衣填进去/水从他的脖子上喷起/像一条河围绕着他……一个排填进27件棉衣/19条棉裤堵住了溢流/山洞避免了一次事故……”这种舍生忘死、战天斗地的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王发宾以诗人的敏感和战士的赤诚,完成了一部具有史诗质感的筑路者之歌。

(作者系呼和浩特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