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小企业好,呼和浩特会更好

●高宏鑫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组织开展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呼和浩特市86户企业通过评价,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呼和浩特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日趋完善,更引发思考:这86户中小企业将获得哪些扶持?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又将如何赋能呼和浩特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源头活水”。全国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而这也是全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以浙江省为例,2024年GDP达90131亿元,而创造这些产值的企业中,350.53万户中小企业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以上。对呼和浩特而言,提升中小企业的总量、实力,对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创新领域中,中小企业有哪些优势?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这些企业“小而专”“专而尖”,虽是“小块头”但却有大能量,往往在某个细分领域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本次通过评价的86户企业中,光伏电力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农牧产业公司,都是紧紧围绕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分布,其中不乏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都将成为推动呼和浩特各相关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呼和浩特的“六大产业集群”要如何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既需要有大企业牵头的技术革新,也要有小企业支撑的“独门绝技”,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便是呼和浩特市产业创新发展的广阔图景。

有人说民营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的发展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飞”。近几年,我市持续强化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道路,鼓励深耕细分市场、增强创新能力,培育了一大批创新“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户、创新型中小企业303户,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优质中小企业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与全国几大经济强市相比,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大经济体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快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建设,让中小企业更快地破茧成蝶!

中小企业好,呼和浩特会更好。唯有厚植中小企业发展沃土,才能为呼和浩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