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沙沙)在新城区东风路街道昭君新村社区的社保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卢晓艳是出了名的“靠谱”。失业登记的条件、养老认证的流程、社保缴费的标准、异地就医备案的手续……这些居民关心的政策细节,她张口就来,像本“活字典”;而帮大家算清缴费账、教会手机操作时的耐心细致,更让她成了居民遇事就想找的“贴心人”。
面对匆匆赶来,既说不清自己的参保年限,也搞不懂失业登记具体要求的失业居民,卢晓艳一边安抚,一边凭借对方模糊的描述,迅速在系统里调出参保记录,三言两语就讲清了“累计缴费满1年才能申领失业金”的政策依据,还顺手列出了所需材料详细清单。“您放心,按这个准备,一次就能办好。”她笃定的语气,瞬间让居民安了心。
居民要去外地看病,异地就医备案的政策她也门儿清。“您是去住院还是门诊?短期去还是长期住?”她先问清情况,再对症讲解:“短期出差看病,在App上办‘临时备案’就行,选好就医地,当天就能生效;要是跟着子女长期住,就办‘长期备案’,需要居住证复印件,我给您列个清单。”有位老人要去上海探亲,怕报销麻烦,她当场帮老人在手机上完成备案,还叮嘱:“您直接刷社保卡就能结算,不用垫钱回来报,放心去。”
办理社保核定时,她最擅长帮居民算清“明白账”。她会拿着最新标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基数分档表,结合居民的收入情况细细分析:“您看,今年基数分这几档,按您目前的收入,选第二档压力小些,您考虑一下。”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居民,她还会举例对比:“像您邻居王师傅,情况和您差不多,选的就是这档,您参考一下?”
她对“4050”补贴业务政策细节的掌握更是让人佩服。“您是灵活就业身份,今年45岁,刚好符合条件,补贴是按您选的那个基数的60%返,我给您算好了,每月能返这些钱。”材料里缺个缴费记录,她立刻指导:“您打开这个App,点‘缴费查询’,截图给我就行,不用跑腿去打印。”
面对老年人的养老认证,她不仅熟悉线上操作的每一步,更把这些政策要点变成老人听得懂的家常话。“一年认证两次,每半年认证一次。”有位独居老人总担心认证漏了,卢晓艳干脆把政策原文里的关键条款标出来,念给老人听:“您看,文件上写着呢,按时认证就没问题,有事随时找我。”
老年人不会用手机缴费,她特意把缴费步骤做成图文卡片,一步一步带着操作:“您点这个‘社保缴费’图标,输身份证号时慢慢按,输完我帮您核对……”怕老人记不住,她还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电话:“回家操作卡壳了,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一步步教您。”有位独居老人总担心缴错钱,她干脆联系老人外地子女指导绑定账号并完成缴费。
卢晓艳常说:“社保政策再细,也得落到居民心坎上。我多记点政策、多费点口舌,大家就能少走弯路。”这份把政策吃透、把服务做暖的坚持,让她的窗口总是热热闹闹——不是因为拥挤,而是因为那句“找晓艳问问,准没错”的口碑,早已传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