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文件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助企行动情况的报告

——2025年6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一、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个行动”,今年初分别以1号文件印发“六个行动”实施意见和六个行动工作方案。助企行动工作方案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审批、资金、招投标、执法等难点堵点问题,提出32项针对性措施专班推进。市委新年第一会全面部署“六个行动”,会后,贺海东市长专门召开助企行动推进会,对具体任务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经过近半年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审批改革方面,建立市县干部包联和“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周调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展。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多维画像馆”,实现流程可视化管理,已完成368个重点项目“一项目一清单一画像”。形成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构建“四专”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开办0.5天零成本办结。强化数字赋能方面,上线智能知识库与AI预审系统,政策咨询响应压缩至2分钟,覆盖24个部门生成2916条结构化问答知识,匹配准确率超90%。构建“政策专员+企业专属知识库”体系,累计解决企业热线诉求9206件,实现政策精准直达。规范监管执法方面,统筹30个部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开展“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动监管向服务型转变。对于非预留份额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20%的价格扣除优惠,推广电子保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行招投标“五盲评标”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对投标文件进行分析,有效遏制违规行为。

二是强化金融支撑,破解融资难题。构建信用融资体系方面,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府投资基金管理等专项政策,建立金融产品、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三本台账”,收录611个金融产品、634.8亿元融资需求,实现银企信息精准匹配。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普惠金融担保业务为30余户企业提供8000余万元支持,“信易贷”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7家,累计发放普惠贷款1200笔7.4亿元,“助保贷”业务为21户中小企业融资1.6亿元,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深化产融对接服务方面,启动“金融顾问团”,组织“政金企”对接会25场、行长走访活动11次,服务企业超百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促成5856户获贷47.8亿元,推动“金融活水”直达市场主体。加大科技金融支持方面,落实科技财政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年度科技资金支出预算安排3.61亿元。建立科技金融工作站,推出“青城科创贷”等13款创新产品,设立2亿元颠覆性技术基金和5亿元生物医药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赋能创新驱动,发展势能加速聚合。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全链条创新支撑体系,新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实验室4家,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中心4家。建立生物智造谷和现代合成生物学研究院,推动金宇保灵等2家企业备案院士工作站,柔性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发布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项,凝练6个科技“突围”点位。举办京津冀技术创新中心“青城周年行”座谈会,签约6个项目合作协议,启动100亿元颠覆性技术基金投资生态联盟。立项基础研究项目77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赋能提质方面,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机制,指导11家企业完成高价值专利产品备案,通过规范裁决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创造—保护—转化”闭环,为企业创新成果保驾护航。

四是完善要素保障,发展动能持续释放。用工服务与市场拓展双向发力方面,组织10场区外引才活动,吸引超1万学子参与,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8场,服务企业1.4万家次,促成6.8万份简历投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万人次,精准破解企业用工难题。组织75家企业参展广交会等展会,联动开展汽车、家电促销活动,跨境电商产业大会签约超5亿元,多维度激活市场活力。企业培育与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为136家企业提供升规纳统等服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86家。推进“天骏计划”,储备上市后备企业38家,天骏板挂牌企业17家,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28家,推动企业向“质效提升”转型。要素保障与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方面,健全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优化能评环评审批,下放报告表类项目权限,批复重大项目环评44个。落实乳业纾困政策组合拳,发放专项补贴1310.7万元,全链条推动奶业提质升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安排

主要是政策兑现存在时滞,部分奖补资金拨付滞后,影响企业投入信心。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还未有效解决,抵押物不足等问题造成银行授信困难,融资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有力措施,推动助企行动取得实效。

一是提升政策精准性与执行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企业痛点调研,建立动态优化政策清单机制。同步强化政策执行监督,加快推进免审即享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确保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二是创新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题。打造“1+11+N”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构建产业新引擎。拓展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融资等渠道,探索弱担保信贷产品,针对性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压实市县两级包联企业服务责任,推行“项目管家+金融顾问+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实行重点民营企业“一企一策”动态管理。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与创新支撑。实施产业要素保障提质工程,强化水电热等传统要素保障。加大财政科技支出力度,推动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支持民企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同步开展科技政策强化年活动,筑牢创新根基。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