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外事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凝心聚力,实干笃行,以高质量外事工作助力首府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我市荣获全国友协授予的“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首府外事工作经验被自治区外事办在全区范围内转发,号召各盟市学习借鉴。
一、高站位谋划首府外事工作,推动政策落地见“新”效
召开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为全市外事工作建章立制,把脉定向。紧跟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外事办出台的文件要求,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方向,推动关于我市外事工作的最新政策落实落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见行见效。充分发挥外事资源优势,去年到现在先后6次赴外交部、中联部、全国友协、驻华使馆等部委及机构,为我市乳企开拓国际市场争取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深化国际经贸产业对接,提升对外交往质效。邀请外交部专家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国际形势、外事管理、礼宾礼仪等内容授课,提高能力素质,建好外事队伍。
二、高起点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
一是不断延伸向北开放触角。以中蒙建交75周年为契机,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色楞格省分别签署《全方位打造中蒙友城交流典范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备忘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蒙古国中央省缔结国际友城关系,与俄罗斯彼尔姆市、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签署建立国际友城关系意向书,拓展与蒙古国达尔罕乌拉省、白俄罗斯明斯克市、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等城市之间的友好交往。二是加速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枢纽。组织我市企业参加蒙古国乌兰巴托市2025年大型项目推介会,推动乌兰巴托市向我市采购防寒抗旱草种、水泥、玻璃纤维管道及融雪设备等,助力呼和浩特市政院联合国内头部园林设计公司为乌兰巴托市主城区城市规划提供中国方案,助力我市生态企业开展乌兰巴托市主干道绿化及城中河道修复工程。促成蒙古国APU乳业集团与我市开展技术及产品合作,推动首府乳制品进入蒙古国市场。积极推进“五外联动”,联合市商务局、贸促会、综保区、中医蒙医医院及7家重点企业与蒙古国驻呼和浩特总领事馆举行座谈,推动农畜产品进出口、市政建设、医疗康养等重点项目落实。三是全面提升桥头堡功能。在蒙古国色楞格省打造“中国呼和浩特友谊林”,开展防沙治沙线上经验交流会,组织园林专家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开展技术指导,支持我市草种业龙头企业走出国门,为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和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提供“中国方案”。以呼和浩特中医蒙医医院国际诊疗中心为依托,共建中蒙医疗康养高地。
三、高质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首府对外交往开拓“新”格局
一是助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激活与美国洛杉矶郡的国际友城交往,与美国兰辛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带动我市外向型企业进入美国乳品及餐饮市场。在美国征收额外“对等关税”后,第一时间实地调研我市乳业、农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企业,积极为外贸企业开拓其他可替代市场。二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近一年内开拓了与马来西亚新山市、泰国孔敬市、土耳其安塔利亚市等11个国外城市的友好交往,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领域交往布局。组织经济部门及相关企业与新加坡、意大利、巴西等国家政府部门、商会、企业进行交流,为经贸合作牵线搭桥。举办中非农业乳业畜牧业合作座谈会,为我市龙头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平台。组织我市企业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与多家非洲乳品采购商达成采购意向。截至目前,我市乳品已销往埃及、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非洲及东南亚市场,乳企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三是积极服务重大外事活动。2024年至今高质量接待国外政要、招商引资团组近千人次。圆满完成驻华使节内蒙古行等重要团组来访接待任务,搭建国际高能级交流合作平台。
四、高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外”联动激发“新”效能
一是深化经贸务实往来,激发外事资源潜力。招引生物科技、乳制品深加工等项目落地投产,推动相关领域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捷克菌根真菌降肥增产技术,推动与农牧业领域企业开展试点播种合作,助力打造我市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外事助企”行动,梳理形成需求台账,着力推动拓展对蒙牧草进口合作、开拓东非乳业市场等34项合作项目落实落地。二是扎实推进人文交流,焕发国际合作活力。擦亮国际青少年友好交流营活动品牌,组织我市师生与国际友城青少年开展交流互访活动。推广海外华文教学,缔结国际姊妹学校,以民间交流“小切口”做好民心相通“大文章”。三是持续打造外宣交流品牌,优化国际传播能力。举办“你好 呼和浩特”外籍人士参访活动,组织在呼外籍人士参观呼和浩特博物馆《钟表联展》《陶瓷珍品展》及雕塑博物馆,以外国人视角宣介首府经济社会发展风貌。制作发布《千年古韵 美丽青城》外文宣传片,配合开展“外媒看青城”“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内蒙古行等活动,赴香港开展首届“北疆风采 青城印记——呼和浩特图片展”,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篇章。四是高效能推进服务管理,展现首府开放魅力。出台《呼和浩特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写参考通则》,发布《境外初次来呼人员城市服务指南》,提升外籍人士在呼生活便利度。
五、存在的问题
市外事办在推动首府高质量对外开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要求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作为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全市外事资源的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大外事工作格局仍需持续巩固;二是贯彻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立足外事职能优势,服务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有待进一步开阔;三是外事办是对外开放的窗口部门,与国外交流多,相比其他民生部门与群众打交道少,在服务基层方面抓手不多、成效不够明显。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聚焦政治引领,构建首府外事“两大格局”。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统揽全市外事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到外事各项业务中,邀请外交部知名专家来呼作专题授课,提升领导干部国际视野,着力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落实我市国际友城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拓展与国外城市的友好往来,与俄罗斯彼尔姆市正式缔结国际友城关系,国际友城数量突破10对,着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聚焦务实合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国际友城及友好交流城市为重点,强化地方政府间会晤交流机制和民间交流合作机制,与乌兰巴托市开展城市规划、文旅产业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我市乳品、草种、纸浆、农畜加工产品出口俄蒙市场,围绕过境物流、农畜产品出口及海外仓优化等开展国际合作,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枢纽。
三是聚焦管理服务,着力提升外事工作水平。加强出访团组审批把关和事中事后监督,为赴RCEP成员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即送即办”。严格执行外事管理法规,常态化开展预防性海外领事保护和安全风险预警,切实保障我市企业和公民的利益。按照《呼和浩特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写参考通则》,督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译写错误开展自查整改,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