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2年真情守“味”

●本报记者 祁晓燕 通讯员 马子璇

一家在回民区牛街街边开了22年的砂锅饺子店,藏着店主马玉兰与饺子的半生缘分。

“我从小就爱吃饺子。”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马玉兰打小就钟情于父母包的饺子,后来索性将这份偏爱变成了事业——从父母手里接过传承的手艺,一守就是20多年。

“让顾客吃得香,更要吃得踏实。”这是马玉兰挂在嘴边的话。每天天不亮,她就走进后厨挑拣食材:面粉要筋道不松散,肉馅得是当天现绞的,就连葱姜都得选最饱满的。她包出来的饺子个个像小元宝,皮薄又筋道,捏合处的褶子整齐均匀,肉馅紧实,一口咬开满是汁水。

砂锅饺子是店里的招牌,热气腾腾端上桌时,还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饺子吸饱了汤汁变得半透明,粉丝带着韧劲,豆腐嫩得一抿就化,肉丸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再撒把翠绿的香菜小葱段,配上几粒鲜红酸甜的西红柿,汤香、肉香、菜香混在一起,鲜得让人回味无穷。分量更是实打实,满满一锅端上来,饺子、配菜堆得冒尖,吃完连汤都想喝干净。无论男女老少,一碗下肚准能吃得心满意足。

除了砂锅饺子,店里的炒菜也备受老顾客青睐。脆嫩的炒散丹带着恰到好处的酱香;过油肉色泽金黄,肉片滑嫩不柴,配着洋葱格外下饭;还有外酥里软的炸油香,金黄香甜,满口留香……常有熟客一进门就喊:“马姐,来锅韭菜馅的饺子,再加份过油肉。”等菜上桌,先喝口热汤暖身,再吃个饺子解馋,一身的疲惫一扫而空。

22年的时光里,这家绿色牌匾的小店早已不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成了许多人心里的“暖胃小站”。一锅热气腾腾的砂锅饺子,熨帖了无数食客的奔波与疲惫。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