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协会选送的参赛商品凭借鲜明地域特色与深厚文化内涵在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佳绩。3个金奖、6个银奖、8个铜奖及90个入围奖的亮眼成绩,展现出内蒙古特色旅游商品的强劲实力。其中,内蒙古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蒙萌小分队”系列毛绒挂饰,凭借其可爱造型与文化内涵摘得银奖,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打卡,成为新晋“顶流”。
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承载城市历史文化根脉的重要地标,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强劲引擎。此次“蒙萌小分队”系列毛绒挂饰获奖,正是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从“馆内展品”走向“市场爆品”的有力印证。这款以馆藏文物为灵感的文创佳作,不仅让古老文物以萌趣姿态走进大众生活,更激活了旅游消费全链条,为呼和浩特文旅市场注入活力。
走进内蒙古博物院的文创区,“蒙萌小分队”系列毛绒挂饰十分引人注目,成为游客驻足打卡拍照的热门选择。不同于普通文创纪念品的同质化设计,“蒙萌小分队”每款毛绒挂饰均融入独特的“文物密码”,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可亲可爱。
以战国“鹰顶金冠饰”为原型的“雄啾啾”,将原本威严的雄鹰变为软萌的毛绒饰品,搭配创意十足的啪啪手环,轻拍即可戴在手腕上,萌趣造型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成为亲子游客的必选款;“小宋是谁”创作灵感源自钧窑“小宋自造”香炉,俏皮的名字搭配圆滚滚的可爱造型,自带社交话题属性,成为年轻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流量密码”;“棒棒哒”精准还原北魏陶俑的憨态,“龙腾腾”完美复刻龙首青铜灶的精致细节……多款衍生挂饰让文物故事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原本只是来内蒙古博物院看文物,没想到被这组挂饰圈粉了,它还拿到了全国大赛的银奖,作为礼物送人更有意义了!”浙江游客周先生手里拎着装有4款挂饰的袋子,语气里满是惊喜。他坦言,比起普通礼物,这种兼具文化内涵与纪念价值的文创产品更受青睐,“我给家人朋友都选购了,回去不仅能当礼物送给他们,还能跟他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这趟旅行的收获远超预期。”
李女士特意多选购了两个“雄啾啾”毛绒啪啪手环:“孩子看到这个就挪不动步,戴在手上到处炫耀。这款文创产品既能让孩子了解文物知识,又富有趣味,难怪能拿奖。”
类似场景在内蒙古博物院文创区每天都在上演。不少游客原本只安排了参观行程,却因挑选文创产品延长了停留时间;还有一些游客特意将内蒙古博物院列为呼和浩特之行的必打卡点。据工作人员介绍,“蒙萌小分队”系列文创产品推出以来,始终保持较高人气。此次斩获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后,这一系列文创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近期到店咨询、选购的游客数量明显上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创产品正形成强大的“博物馆+旅游”联动效应。许多游客在购买文创产品后,会主动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分享自己选购的文创产品,并配上其背后的文物故事与旅途见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呼和浩特打卡。
一件毛绒挂饰,串联起吃、住、行、购、游全链条消费。在旅游市场愈发追求“文化赋能”的当下,文创产品日益丰富多样,不仅打破了文物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感,让文物从“静态展览”变为“动态消费”,更让游客从“文化观看者”变成“文化传播者”。
随着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创意巧思的文创产品涌现,“文化+旅游”的融合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期待更多“青城文创”精彩亮相,以可爱姿态传递文化温度,吸引更多人走进呼和浩特、了解呼和浩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