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清粪
□郭春晖
泌乳牛每天粪污产生量为60—95千克/头·天,其中排粪量30—50千克/头·天,排尿量15—25升/头·天,污水量15—20升/头·天。粪污清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对,不但影响环境,还可间接使奶牛舒适度下降,造成生产性能降低,泌乳量减少,因此完善的清粪管理对奶牛场至关重要。本文介绍几种规模化奶牛场常用的清粪方式及清粪方法,供奶牛场参考借鉴。
清粪工艺
清粪工艺的选择与污粪处理的目的、方法、当地气候、牧场的规模、可用土地的面积、可用劳动力的状况和水资源等都息息相关。
1、水冲式清粪
水冲式工艺需要的人力少、劳动强度小、劳动效率高、能频繁冲洗,从而保证牛舍的清洁和奶牛的卫生。但这种工艺需要充足的水量、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水位提升装置、合适的牛舍坡度、输送污粪用的泵和管路等。要求牛舍的粪污通道的地面必须有一定的坡度、宽度和深度,并且牛舍温度必须在零度以上。
2、清粪车清粪
铲车清粪工艺,是一种从全人工清粪到机械清粪的过渡方式,且运行成本高、不能充分发挥原装载车的功能,是一种工具浪费,只能在牛群去挤奶的时候清粪,工作次数有限,影响牛舍的清洁。车体积大、工作噪音大,易对牛造成伤害和惊吓,不经济、也不灵活。国外有一种适合种养结合的清粪罐车,是一种以拖拉机为牵引动力,带有清粪刮板的一种罐车。既可以清粪又可以运输粪污还可以田间施肥。在荷兰和德国等国家使用比较广泛。
3、机械刮粪板清粪
大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基本都采用电动机械刮板清粪,一般选用组合式刮粪板;若清粪通道较宽,则选择折叠式刮粪板。机械刮粪板由动力部分、牵引部分和刮粪板等组成,由电机运转带动减速机工作,通过链轮转动牵引刮粪板运行完成清粪工作。该工艺具有清粪效率高,噪音小,能做到24小时清粪,并减少奶牛场所需的清粪劳动力,缺点是投资高、耗电多和维护费用高。
4、机器人清粪
机器人清粪工艺能实现牛舍的全自动清粪,且只适用于漏缝地板,通过GPS定位,可预先设置运行轨迹,其优点是动物友好性、维修费用低、没有障碍、但投入成本较高。
清粪方法
1、泌乳舍至少每天应清粪2—3次(根据清粪通道粪便情况可增加清粪次数),干奶牛舍每天1—2次,育成牛舍每天也应清粪1—2次;泌乳牛进入奶厅挤奶期间,清粪人员必须将粪道、饮水槽彻底清理干净,确保牛回舍后不没牛蹄底(或不没人鞋底)、无明显牛粪堆积死角为准,做到“牛走粪清”。
2、饲养员每日舍内清粪,需将卧床上及水泥挡墙上的粪便和喷溅潮湿的地方清理干净,尽可能保留卧床上的垫料,如缺失,应及时补填。
3、奶牛上厅挤奶后,舍内清粪应从靠近挤奶厅的一侧开始清理圈舍,以免在奶牛挤奶结束回到圈舍时受到干扰。饲喂通道和赶牛通道交接处的粪污要及时进行彻底清理,待挤奶厅的粪便也要及时冲洗,防止因粪污引起的疾病交叉感染,如副结核杆菌主要位于肠粘膜和肠系膜淋巴结,患病牛包括没有明显症状的病牛,从粪便排出大量病菌,这样粪便就成了传播媒介。
4、利用刮粪板或清粪车清粪,将所有牛粪推到牛舍的一侧或粪道内;推粪时,速度不能过快,以免牛粪累积过高,溢过卧床水泥台面。
5、清粪时,无论是机械清粪,还是机动车清粪都要保证速度不能过快,噪音不能过大,保证人、牛安全,确保安全生产,应注意牛舍拦门应关闭正确,防止奶牛挤奶上厅下厅串群。挤奶厅的待挤厅、赶牛通道可结合挤奶班次交接时及时清除。粪便不能堆积和没过牛蹄。
6、运动场也必须保持经常清粪,尤其冬季运动场牛粪易冻成粪坨,造成运动场地面不平整,会崴伤牛腿,必须将粪坨清理完毕后,再放牛到运动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