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杨丽霞 图/本报记者 杜兆侠
近年来,国内奶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理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也使牧场应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面对当前养牛成本高企,奶价波动的大环境,如何从牧场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在3月26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内蒙古乳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的圆桌沙龙现场,中科博联副总经理黄雪,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杜海涛,优然牧业集团技术总监王典,现代牧业集团副总裁、技术总工程师张学,雀巢DFI培训经理白井言围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牧场利润”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圆桌沙龙由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主持。
降本增效从何做起?
杜海涛:降本增效要从“开源节流”上做起
在杜海涛看来,无论在任何时候,降本增效对于奶牛养殖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在当前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降本增效应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进行。“对内”叫节流,“对外”叫开源。杜海涛表示,“对于牧场来说,所谓产品,也就是生鲜乳,出口非常单一,导致牧场可选择性较小,所以必须和乳企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当全产业链面临压力的时候,各种矛盾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在开源方面如果能有其他的办法,对于牧场和企业来说都会减轻很多压力。比如现在国家相关政策鼓励牧场可以建小型的加工厂,黑龙江的富裕县、明水县都在做这样的一些尝试。”
杜海涛表示,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牧场建小型的加工厂”对于节本,尤其在增效的环节是必须要考虑的,特别是社会化牧场。“尽管这并不是哪一个牧场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起步会很困难,但是未来想解决产业供给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黄雪:对于牧场成本构成要“了如指掌”
黄雪表示,对于奶牛养殖牧场,降本增效尤为重要。黄雪建议,首先,牧场管理者应该清楚地知道牧场的成本构成有哪些,如饲料、垫料、环境、人工等因素。“每个牧场的情况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但是只有对自己牧场的成本构成‘了如指掌’,才能真正做好降本增效。”
其次,要管理好牧场成本,黄雪表示,“在了解牧场成本构成的情况下,从‘抓大放小’的角度去做好牧场的管理和运营,是现阶段很多牧场急需要做的事情。”
张学:练好“内功”,才能真正做到降本增效
张学表示,当前养牛人面临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去年下半年,饲料原料价格暴涨,原料奶价格出现下行趋势,与此同时,乳企的日子也不好过。“而牧场作为供应端,面对诸多问题,首先要炼好‘内功’,真正做到降本增效。”
张学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养牛的理念一定要正确,如果没有正确理念的指引,奶牛是养不好的。养牛要以“利润”为中心,坚持牧场的利益最高,而不是单头牛的利润最高,每个牧场一定要追求牧场效益的最大化。“现在很多牧场都在拼奶牛单产,奶牛单产的提高需要建立在配方合理的前提下,而不是依靠添加剂来增加,需要靠精细化的管理把单产提上去。”
其次,要清楚地知道牧场的利润从哪来?“也就是牧场商品总奶量乘以奶价再减去总成本,这就是牧场的利润来源。要想增加总奶量,以同样是1万头牛的牧场为例,一年内要有更高比例的泌乳牛。然后努力地提升单产,提单产一定是在配方正确的情况下增产。要明白原奶质量会影响牧场奶价,所以如何提升牧场牛奶的质量,需要根据收奶企业的计价体系来提升。”张学表示。
就牧场成本控制而言,从原料角度来看,一定要就近供应,避免物流费用的增加。此外,收购饲料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其次是粗饲料合理替代的问题。国产苜蓿替代进口苜蓿、进口裹包青贮等,但替换的前提是要经过配方师计算之后,进行合理的替代。倘若替代不合理,奶牛就不会有那么高的饲料转化效率。就提单产降成本方面,饲料成本占牧场成本的70%左右,因此,对于泌乳牛来说,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升单产是最好的降本方式。
张学表示,只要牧场把精细化管理做到位,成本费用还可以再降。例如牛粪合理的再利用,变成奶牛卧床垫料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牧场青贮饲料做好,无论是提单产还是降成本,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应激的控制也是牧场管理的主要方向,包括热应激、冷应激。最后是要提高效益,一定要把牧场运营团队打造好,把牧场的工作流程建好。”
王典:精益运营很重要
王典表示,“降本”可能有一定的限度,但是“增效”是对牧场利润贡献更大的一个方面。提单产,是所有降本增效里面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增加产奶量,就要求牧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王典围绕牧场高质量发展作了细致地阐述。首先,通过选种选配以及胚胎技术等将奶牛自身质量做进一步的提升,让牧场奶牛产更多的奶。
其次就奶牛健康方面,可以利用现在的市场行情对牧场的牛群进行梳理,“例如按照万头牧场产奶200吨来计算,如果按平均单产40公斤的话,需要5000头牛,如果按照平均单产50公斤的话就只需要4000头牛,让数量少的奶牛尽可能的多产奶,这样在饲料方面的整个费用会降低很多。”
从奶牛营养来看,首先就是奶牛粗饲料的质量,尤其是青贮饲料以及苜蓿。其次,精饲料里玉米、豆粕等原料质量的把控也需要注意。“以牧场制作青贮玉米饲料为例,去年整体青贮玉米价格偏高,因此要提高青贮饲料的制作质量用来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从青贮玉米收割的留茬高度、压窖等方面做一些调整或改善,也是降本增效很重要的一部分。”王典表示。
对于牧场粗饲料中的苜蓿,因为最近市场行情比较严峻,很多养牛人开始将进口牧草逐步替代,对于这一点王典表示赞成,“如果牧场要使用进口的苜蓿草,可以在泌乳天数短的奶牛饲料中使用优质的苜蓿草。”
从精准营养方面来看,王典建议原料必须多做检测,检测之后将精准的配方与牧场牛群结合起来。同时,要定期查看牧场牛只的营养情况,判断哪些奶牛需要补充营养,补充多少、补充什么营养等等。此外,从整体奶牛的健康来看,正常牧场里奶牛的淘汰率要做好控制,包括乳房炎、产后代谢病等常规疾病发病率的控制。“奶牛健康对牧场降本增效是很重要的,牧场牛群更健康,养殖效率也会更高。”
王典表示,“对于牧场成本而言,很多人觉得最主要的是饲料成本。事实上,饲料成本纯占比可能是50%—70%,而其他的成本控制也很重要。比如牧场里兽药、冻精以及物料的投入,还有人工的投入等等,同样都是降本很重要的几个方面。”
白井言:建立属于自己的渠道以及盈利模式
在白井言看来,牧场降本增效首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渠道以及盈利模式。“比如牧场除了商业化交奶以外,可以开发属于自己的乳品品牌。”
从技术角度来看,白井言认为最少的成本投入就是选择一头优秀的种公牛。“国内很多牧场都选择进口公牛,而优秀的种公牛可以提高牧场奶牛的遗传品质,未来‘它’的女儿就可以多产几百公斤的牛奶。除此之外,针对乳企或者牧业的重资产投入,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短期之内先用更低的成本让牧场运营起来,避免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牧场陷入困境。”白井言表示,“牧场也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养殖理念,让新技术、新设备等进入牧场,提升牧场的整体实力。”
牧场管理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王典:做好牧场粪污处理工作
除了奶牛饲养方面,牧场牛群的疫病防控、营养健康,以及垫料的管控,都是需要牧场管理人员用心去做的事情。“例如牧场粪污处理,对每个养牛人来说都是很头疼的事情,如果粪污处理做好了,甚至可以当成一种资源销售出去,反而成为为牧场创造价值的环节。”
张学:打造完全匹配的团队
从牧场管理角度来看,要提高奶牛21天怀孕率,这样不仅会节省冻精投入成本,也会为牧场带来很大的经济利润,这就是冻精成本的节约。牧场要提产增效,一定要了解牧场经济学观点,这样才能把牧场的利润挖掘出来。此外,要想经营好一个牧场,必须打造完全匹配的团队。
牧场是设施农业,对于奶牛养殖来说,要尽量满足它原始习性的需求,所以牧场设施的完备度,对牧场的生产非常有帮助。
黄雪:选择好的服务团队很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牧场至少有10%—12%的成本开销用于垫料和环保两个方面。对于牧场粪污处理,如果粪污处理做得好,就会成为牧场降本增效非常好的一个资源,经过处理后的牛粪是非常好的垫料,这样牧场就不需要再购买稻壳之类的垫料。而用牛粪做成的垫料贴近天然草的质感,对于奶牛而言在卧床上的时间将会延长。现如今,无论是养殖企业,还是社会牧场,粪污的有效处理已经是大家非常认可的一种方式。
虽然大家认可牛粪再生作为垫料的这种方式,但是从国内技术的选择层面上来说,还是存在着一些参差不齐的情况,例如控制含水量、有害菌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质量而言,选择一个好的技术之后,牧场的成本会有效下降,所以中科博联提出的第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质量的稳定。
就价格而言,中科博联每年都会主动降价,这不仅是市场因素在决定,还有就是当产品批量化生产之后,整体运营成本、制造成本都在下降。所以中科博联在价格上给各个牧场以及养殖户“赋能”。
就服务而言,中科博联提出主动服务,定期巡检,并且服务不需要付费,是企业自费进行的。每三个月中科博联的技术人员会主动去巡检一次,并且会帮助用户诊断设备的“健康状况”;针对用户不规范或者操作有误的情况做好主动的培训,提高牧场人员对于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降低成本,提升牧场经营效益,嘉宾们分享的观点中围绕完善牧场内部管理、精益运营的理念,从精益化的角度减少养牛过程中的浪费,提升运营的效率和价值,实现成本下降,对于当前面对成本压力的牧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