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3版:周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沐政策“春风” 乳都奶业千帆竞发

(上接01版)

引“活水”激活力

为产业发展筑根基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

奶业作为呼和浩特市一大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的乳业产业集群已在全国、全球形成明显竞争力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来自国内外的种植、养殖、包装、物流、营销、新能源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社会力量正在向“乳都”聚拢,这既是呼和浩特奶业振兴之路所展现出的多面魅力,更是呼和浩特谱写新时代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

作为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利乐公司,利乐呼市工厂于2009年在呼和浩特市投产,2021年新建投产封盖厂,是利乐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封盖生产基地。目前,利乐呼和浩特工厂的包材产能已经达到每年200亿包,约占利乐全球包材产量的10%;封盖厂已经安装15条生产线,2022年生产封盖30亿个,2023年还计划安装6条生产线,未来产能可达到年产100亿个封盖。

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屹东对呼和浩特市的乳业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产业环境是一个产业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土壤。利乐呼和浩特工厂在呼和浩特市投资运行15年,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当地优越的乳业产业环境、产业基础和产业政策。“我们将不断创新产品,与客户共同进行乳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的创新,推出对环境影响更低的包装解决方案,助力乳业产业升级。未来,利乐公司将继续以持续创新、合作共赢的精神为乳品企业提供更加完善、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得益于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全市饲料、兽药等生产企业发展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据悉,呼和浩特市现有78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2022年,全市饲料商品总产量159.1万吨,总产值57.2亿元;现有兽药生产企业13家,产业覆盖兽用疫苗、原料药、预混剂、化学药品、消毒剂、诊断制品等多个品类,为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伊利集团党委副书记、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秉承自治区奶业发展的政策春风,伊利近年来也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发展的配套举措上不断下功夫,“未来,这项工作还会扎实推进下去,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让合作伙伴更好的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乳都’奶业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全方位、精准定制化的相关支持和服务,一定会实现政企共赢、共谋发展,我相信未来可期。”

政策兑现“掷地有声”

助力“乳都”奶业振兴

横向连接、纵向拓展。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奶业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优质牧草供给、优良品种培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集群集聚发展等关键环节,以精准扶持的政策力度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助推产业链发展上升至新高度,让“奶香”飘万里。

2017年以来,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颁布实施了多项政策助力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2019年,自治区政府颁布了《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奶业振兴作为全区奶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呼和浩特市政府随之响应。2021年是呼和浩特市颁布奶业扶持政策最多的一年。政策方向主要从供给端入手,通过多项措施提升奶业供给。其中,2021年颁布的《呼和浩特市乳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呼和浩特市推进奶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呼和浩特市2021年度畜牧业重点工作方案》均提到通过补贴的方式促进新建奶牛牧场建设、促进牧草种植、提升奶牛数量,助力奶业企业快速发展。2022年更是出台了支持力度空前的《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

真金白银“掷地有声”,是“乳都”对奶业发展最“货真价实”的诚意。近两年,呼和浩特市持续加大奶业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其中,首批符合兑现条件的6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兑现自治区扶持资金59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180万元,共7080万元;国家乳业创新中心配套补贴1亿元,资金采取“点对点”方式全部直达企业。

各项奶业措施落地实施的同时,不仅助推“乳都”奶业高质量发展,更给产业链上各个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最远到西藏,最近到东三省地区,来自‘乳都’的高端牛奶通过铁路运输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呼和浩特市新畅铁路储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国龙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综合型的物流企业,在和乳品企业合作的十几年时间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各项农牧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对于我们企业发展帮助非常大,当前企业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已经延续到了2025年。”

在张国龙看来,奶业的稳步发展,使乳品企业产量增加,运输成本也因“量变”产生“价变”,企业乳品的整体成本也因此下降,这都是“乳都”奶业政策持续给力的结果,“未来我们能做好的就是为乳品企业进行降本增效的优质物流服务。”张国龙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

“引凤来栖”

呼和浩特乳业一路披荆斩棘、由大到强。2022年乳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乳制品产业集群成为全区唯一入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伊利、蒙牛分别位居全球乳企第五位、第七位,优然牧业、现代牧业、利乐、蒙草、赛科星、正时农业等一大批企业成长集聚。这不仅仅是“乳都”奶产业发展的强大号召力,更是呼和浩特市近年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题,真正做到了“让近者悦远者来”,让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市场主体竞相集聚的“金字招牌”。

在4月6日召开的呼和浩特市推进奶业振兴大会上,更是吸引了来自草种业、包装、奶牛养殖、羊奶、现代农业、生物制药、现代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等乳业相关行业15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参会。

“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建设中,就能充分体现呼和浩特市的营商环境,当时的建设区可以说是荒芜一片,伊利之所以敢投资,就是由于呼和浩特市政府给予了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不是简单的口号,是企业出题,政府破题,把企业的关切当作政府的关切,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地去投入资金、去建设项目。”张剑秋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时非常感概,“正是由于呼和浩特市在项目推进中,把服务意识根植于心落实于行,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务,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才得以顺利、快速推进,经过两年多努力,去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液奶生产基地和奶粉生产基地竣工投产。”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推进奶业振兴大会上表示,呼和浩特已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乳业发展高地,为上下游企业立足“乳都”干事创业,夯实了产业基础,营造了最优环境。蒙牛积极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乳业生态圈,已经集成23家配套企业,去年以来又与11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中粮饲料、艺虹包装、科拓微生态菌种、智慧仓储中心4个项目已经落户,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下一步,我们将以乳业为核心强化全产业链思维,继续发挥好链主企业作用,在产业集群建设上形成规模效应。”

有诺必践、有诺必行。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良好的政策引导下,当前的“乳都”,正努力栽好“梧桐树”,以最大诚意“引凤来栖”。

在呼和浩特市推进奶业振兴大会上,记者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就《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升级版”进行商讨,全力为呼和浩特奶业振兴保驾护航的同时,继续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创新力度,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心贴心做好奶业发展的服务保障。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局长高涵表示:“我们将更好地给企业点对点的服务,把企业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好。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奶业全产业链生态圈。”

随着政策陆续落地起效,“种好草、育好种、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发展环境逐渐改善,呼和浩特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实,向着“世界乳都”扬帆起航。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