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11版:疫病防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高产奶牛血红蛋白尿病例分析

□刘慧环(黑龙江省奶业协会)

近几年,饲料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传统的奶牛用蛋白饲料豆粕,进入2022年以来同比涨幅达20%以上,豆粕的减量替代成为牧场降低饲喂成本的重要途径,十字花科植物榨油后副产品菜粕做为性价比较高的蛋白饲料受到牧场及饲料加工企业的青睐,但在实际配方应用中,牧场及饲料加工企业应做好菜粕脱毒并合理控制用量,以避免菜粕中二甲基二硫化物引发的奶牛血红蛋白尿。奶牛血红蛋白尿病多发于高产阶段,以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奶牛尿液呈淡红色至紫红色,故又称红尿。大量报道本病病因为低磷酸盐血症,但笔者所述病例血清无机磷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病例发生在冬春季节,东北地区某标准化规模场,高产牛群中5例头胎奶牛突发血红蛋白尿,患牛病情急骤,24小时内死亡率达100%。

发病情况

1、临床症状

患牛均为头胎,发病时段多为泌乳高峰期,发病当月患牛平均日产奶量为38.6公斤,突然发病,体温正常,皮温不整,出汗、心音亢进加速,呼吸加快,乳汁稀薄,可视黏膜苍白,尿液红色不断加深,后期呈酱油色,红尿频数,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后随病程发展,患牛体温降低,共济失调,起卧困难至死亡。

2、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奶牛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健康成年奶牛(产奶期)血中正常参考值为:钙2.25—2.75mmol/L;磷1.39—2.77mmol/L;白细胞WBC5.6—12.7*109/L;红细胞RBC5—7.2*1012/L;血红蛋白浓度HGB120g/L;血细胞压积HCT23.1—31.7%;红细胞平均容量积MCV41.2—52.3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15.3—19.2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57—381g/L。

实验室检测结果:血液常规指标的测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加抗凝剂的全血进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生化分析仪,对患牛血清进行检测;全血及血清样本均送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焦虫及附红细胞体为血液涂片镜检。血红蛋白尿奶牛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表1。

结果分析:血液检查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值,红细胞平均容量积在参考值下线,以上血液指标均为溶血性贫血指征,红尿镜检中不见完整的红细胞,尿静置后无红色沉淀。肉眼观察尿液透明。确诊为奶牛血红蛋白尿症,因为奶牛血红蛋白尿普遍认为与低磷酸盐血症有关,所以对患牛重点检验血清磷酸盐浓度,结果平均值为2.2mmol/L,在正常范围内(奶牛血清磷正常范围1.39—2.77mmol/L)。

3、剖检症状

死后剖检可见内脏浆膜广泛出血;心脏冠状沟有出血点,心肌出血,左心耳出血;肺淤血;肾脏大面积出血;肝肿大,边缘钝圆并有局部出血,胆汁充盈;脾脏出血;消化道粘膜脱落出血。

鉴别诊断

1、低磷酸盐血症

低磷酸盐血症引发血红蛋白尿主要是因奶牛采食缺磷饲草致使奶牛红细胞膜磷脂丧失、红细胞存活期缩短,引起溶血,以第3—6胎的奶牛较多,临床上以贫血及血红蛋白尿为特征,低磷酸盐血症引发血红蛋白尿与本次发病奶牛症状最为相近,但本次患牛均为头胎牛而且血清磷酸盐浓度在正常范围。

2、奶牛焦虫病

奶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其特征,但本次患牛无高热而且血检未见焦虫。

3、奶牛附红细胞体病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原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发病初期,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80%以上,每个红细胞上有4—6个附红细胞体,奶牛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本次患牛无高热而且血检未见附红细胞体。

4、奶牛钩端螺旋体病

奶牛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疾病,在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南方较北方更为严重。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黄疸、出血性素质、血红蛋白尿以及流产,皮肤和黏膜发生水肿、黄染、坏死等,但通常呈隐性感染。临床高热及流行病学特征都与本次病例症状不符。

5、杆菌性血红蛋白尿

杆菌性血红蛋白尿是由D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肝脏大面积坏死,全身溶血毒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本次患牛血检白细胞计数均在5.6—12.7*109/L这一正常范围内,无感染迹象。

6、奶牛十字花科植物饲料引发中毒

十字花科植物饲料菜籽饼粕中所含S-甲基半胱氨酸二亚砜(SMCO)被奶牛采食后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代谢产生二甲基二硫化物,氧化血红蛋白,生成Heinz-Ehrlich小体,因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引起溶血性贫血,每100公斤体重奶牛食入15克SMCO可引起致死性贫血,食入10克SMCO可引起亚临床性贫血。本次患牛与十字花科植物中毒临床及剖检症状基本一致,但在诊断初期因奶牛日粮配方中并未直接投入该种饲料,使诊断治疗进入误区。

治疗

奶牛十字花科植物饲料菜粕引发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方案:本病治疗初期笔者曾采用500毫升20%磷酸二氢钠注射液为患牛补磷,并对该群未发病牛给予250毫升磷酸二氢钠注射液全群静脉输液,连补三日,并无疗效,3头奶牛先后在7天内死亡。在饲料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时隔1个月又出现2头奶牛发病,本次立即停止可疑饲料的饲喂。笔者采用强心、解毒、扩容、止血的治疗方案:1000毫升生理盐水、1000毫升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10%氯化钠溶液、60毫升VC、1000毫升25%葡萄糖溶液等进行静脉注射,止血敏、维生素K3肌肉注射,并对患牛输血2000毫升,但由于病情急骤,本次发病奶牛也在24小时内死亡,停用可疑饲料后该病没有在牛群内再度发生。

分析与讨论

1、日粮配方分析

如表2发病牛舍为高产牛舍,未发病牛舍为中低产牛舍,从TMR日粮配方可见两牛舍饲喂过程中有两种饲料有差异,即精补料1及精补料2,两种饲料原料组成分析如表3和表4。

2、发病原因分析

本次发病均为头胎高产奶牛,患病奶牛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兼有挑食习惯,大量采食了含有未脱毒菜粕成份的补料1,引发急性中毒。

3、菜籽饼粕未来应用方向

作为性价比较高的蛋白饲料,菜籽饼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菜籽饼粕中所含硫葡萄糖苷在黑芥子酶—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产生异硫氰酸盐、硫氰酸盐等,同时还含有芥子酸、单宁、S-甲基半胱氨酸二亚砜等有毒物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必须对其进行脱毒处理。

当前,菜籽饼粕的脱毒措施有坑埋法、水浸法、热处理、化学处理法、微生物降解法、溶剂提取法等,但应用培育“双低”油菜品种始终是菜籽饼粕去毒和提高营养价值的根本途径,我国引进和选育双低油菜品种目前已广泛应用,菜籽饼粕中毒急剧,一旦发病对奶牛养殖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在奶牛日粮配方中,无论是奶牛养殖场还是饲料加工企业,对菜籽饼粕的脱毒检测及添加量都应给予高度关注。

(本文由黑龙江省奶业协会供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