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于培育成泌乳的犊牛,通常被出售并运输到犊牛饲养场。有些后备奶牛在产犊前也会被运送到犊牛饲养场,其中一些运输的距离很远。
尽管运输很常见,但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研究对这种做法进行评估。此外,已经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牛只的生理变化上,很少有研究评估运输对健康的影响。圭尔夫大学开展了一项研究项目,以评估长途运输对年轻牛只的影响。
仔细看看
在我们的研究中,选择了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五个商业化奶牛场,在运输前的两周内每天访问牧场,并登记出生的牛只,记录出生体重、性别和品种。在犊牛出生后24至48小时内采集血液样本,以确定被动免疫(TPI)状态。此外,HOBO数据记录仪用于测量牛只运输前、运输过程中和运输后三天的躺卧时间。
在运输当天,牛只被分配在同一辆拖车中连续运输6小时、12小时或16小时。在装车前,犊牛进行称重、抽血、检查和饲喂牛奶。当牛只装载或卸载时,通过移动拖车内的滑动门来维持空间。
牛只到达饲养场后,下车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进行称重、抽血和检查。血液样本分析了与能量状态、炎症和酸碱紊乱相关的近20个指标。每日健康检查持续14天,以确定脱水、腹泻、脐带炎症和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小牛在到场后14天和50天也进行称重。
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七次运输活动中,共有175头公犊和母犊被运送。在运输时,荷斯坦和奶肉牛杂交犊牛的日龄在2—19天之间,研究发现确定了两个可能加剧运输对牛只影响的关键方面。
距离
通过该项目,研究人员发现,与运送6小时的牛只相比,运送时间较长的牛只经历了更多的挑战。具体来说,运输16小时:
1、脱水程度更严重;
2、体重损失更大;
3、运输后14天内的腹泻率更高;
4、2—6日龄犊牛运输后14天内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
5、运输当天躺卧时间减少,运输后一天躺卧时间增加。
当比较运输12小时和6小时的牛只时,运输12小时的牛只差异较小,包括脱水程度更高和运输当天躺卧时间更少。
日龄越大越好
我们还发现,犊牛运输时的日龄是未来健康和生长的重要预测指标。与运输时2—6日龄的犊牛相比,7日龄以上犊牛在运输后50天内的平均日增重(ADG)更高,这些牛只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也较低。
此外,与2—6日龄的犊牛相比,15—19日龄的犊牛腹泻发病率较低。12—14日龄和15—19日龄的犊牛,在到场后的14天内患脐带发炎的几率降低。此外,与运输时6—19日龄的犊牛相比,运输时2—5日龄的犊牛在运输过程中和运输后几天的躺卧时间更长。
运输准备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长途运输会导致牛只免疫系统的抑制,并且运输后面临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风险也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运输时的牛只日龄,可能为减轻长途运输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机会。因此,如果犊牛必须长途运输,它们离开农场时的日龄最好在1周以上。
此外,长时间运输的牛只会出现更多脱水和体脂动员的临床症状,这就突出了在运输前提供一顿牛奶餐的重要性,以提供长途运输所需的能量。此外,确保犊牛获得足够的高质量初乳,以实现被动免疫的成功转移,对犊牛未来的健康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表明,在不到1周龄的情况下,长途运输与牛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况不佳有关。牛只在运输前尽可能延长在原牧场的饲养时间,并在到达目的地后迅速减轻运输相关的应激,这是有益的。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奶肉牛杂交和奶牛行业的抗菌药物使用,改善牛只的福利状况。(养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