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在疫苗免疫过程中,务必首先做好回温工作。一方面降低疫苗的冷刺激,减少疫苗免疫应激反应;另一方面降低佐剂的粘稠性,同时使抗原与佐剂混合的更均匀,更好地增加抗原表面积,有利于疫苗的吸收,从而提升疫苗免疫效果。
灭活疫苗请用30℃—35℃温水回温至少15—20分钟后再免疫,回温过程中要将疫苗多次摇匀,使用前也需摇匀后再注射;活疫苗稀释前需将稀释液回温至20℃—25℃。另外在冻干活疫苗稀释过程中请勿直接将疫苗瓶胶塞揭开,应使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稀释液注入疫苗瓶中稀释。
一、具体疫苗的回温方法
1、回温的概念
疫苗回温是指疫苗从冰箱内拿出来,放置在室温或者温水中让疫苗升温到20℃—25℃,以利于免疫注射。
2、为什么疫苗需要回温?
(1)减少冷刺激:灭活疫苗2℃—8℃保存,疫苗温度与动物正常体温温差比较大,不回温容易给免疫动物增加冷刺激。
如果把冰冷的疫苗直接给动物注射,一方面会增加动物出现应激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会刺激皮下血管收缩,影响疫苗的吸收,严重者会出现“起包”,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2)使用方便、剂量均匀:一定温度范围内,疫苗的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体积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膨胀,不回温疫苗免疫注射剂量不均匀,疫苗通针性差。
3、疫苗回温到什么温度是适宜的?
疫苗温度与动物体温相同刺激最小,但回温温度不需要到动物体温。疫苗回温到养殖舍的环境温度即可,一般20℃—25℃。
4、回温的方法
(1)恒温水浴法,适用于批量回温:将水浴锅调温至30℃—35℃,然后把疫苗放在里面,一般5分钟即可。也可以用疫苗做实验,打开盖子,插上温度计,观察温度达到25℃需要的时间。
没有水浴锅怎么办?可以用凉水、热水混合至30℃—35℃,将疫苗放进去回温。对于20—40毫升包装的疫苗建议回温15—20分钟,100毫升包装的疫苗建议回温45—50分钟,250毫升及以上包装的疫苗建议回温时间超过100分钟。
(2)自然回温法:将疫苗放置室温,自然升高温度。受环境温度、疫苗装量影响较大。
环境温度越高,回温越快;疫苗装量越大,回温越慢;不同佐剂、不同品种疫苗回温时间差异不大;环境35℃:100毫升疫苗需要60分钟;20毫升疫苗需要30分钟;环境20℃:疫苗回温需要120分钟。
(3)回温仪:采用回温仪回温。
二、小结
疫苗充分回温会减少应激反应,利于疫苗吸收提升免疫效果。
在室温条件下,根据不同规格回温40—120分钟,为保险起见,建议装量20毫升以上疫苗均回温2小时效果最好。
考虑到采用室温回温时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秋冬季节,建议生产免疫人员最好采用30℃—35℃水浴条件下对疫苗进行回温。
(阳光畜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