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
环境温度在8℃—20℃时才能发挥奶牛的最佳生产性能。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奶牛将进入冷应激状态,会使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发疾病,甚至出现冻伤,新生犊牛死亡率也会增加。为减少严寒冬季对奶牛生产造成的影响,养牛场应强化防寒、防冻措施,强化饲养管理。
一、冷应激对奶牛影响
1、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冷应激可导致奶牛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疾病,如奶牛感冒、肺炎、结核病等。
2、产奶量下降。气温低可使奶牛采食量增大,但产奶量下降,从而提高牧场的饲料成本,使经济效益下降。
3、营养代谢疾病高发。冬季常因饲料单一和粗饲料品质下降,造成奶牛日粮营养不平衡,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发情不明显,受孕率下降,产后胎衣不下、瘫痪等。
4、乳房炎高发。奶牛冷应激可使乳房炎发病率上升,严重的可造成乳头冻伤。
5、骨折、流产高发。冬季,牛舍、挤奶厅通道或运动场容易结冰,路滑容易造成奶牛摔倒,发生骨折、流产等情况。
二、控制冷应激措施
1、做好牛舍的保暖与通风。牛舍墙体、顶部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设计匹配的通风设施。冬季要解决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既要保温,又要保证牛舍的清洁、干燥和空气的流通。如果牛舍通风不好,湿度增大,有害气体浓度提高,就会危害奶牛健康。为保持牛舍能有较高的温度,每天可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候打开风机排风。冬季牛舍还要防止水管跑冒滴漏,保持牛舍干燥。
2、犊牛应避免冷贼风侵袭,防止犊牛感冒、消化不良性腹泻等病的发生。犊牛出生后立即用干燥的锯末或干布将犊牛擦干,然后放在火堆旁慢慢使其被毛干燥。
3、在中午阳光充足、气温高时,可以把牛赶出牛舍,让其在运动场运动、休息,享受冬天的太阳,以促进奶牛的新陈代谢,增加产奶量。
4、及时调整奶牛日粮配方。在精饲料的供给方面,蛋白质饲料不变,玉米的供给量要增加20%—30%,从而增加能量饲料的比重;在粗饲料方面,最好饲喂青贮、优质苜蓿草、优质羊草、全棉籽或啤酒糟等能量高的饲料;还要防止奶牛采食腐败或冰冻的饲料。在其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钙和磷,投放奶牛营养舔砖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取量。
5、保证奶牛冬季饮水,如果奶牛饮水不足,将直接导致奶牛产奶量的下降,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冬季奶牛饮用水温度要在15℃以上,犊牛饮水水温保持35℃左右。
6、冬季,大部分奶牛处在妊娠期,饲养管理不良很容易发生流产。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避免奶牛拥挤、滑倒;严禁打冷鞭、急赶猛转、摔倒等现象的发生,以免造成外伤或流产。冬季要经常保持奶牛运动场地干燥,清除积水,防止奶牛卧在冰面、冰水或雪地上。加强奶牛乳房冬季保护,防止乳头冻坏或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