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7版:奶牛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夏季谨防牛红眼病

牛红眼病又称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畏光、流泪、结膜炎以及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和溃疡。其病原体一般认为是牛嗜血杆菌,也有人认为类立克次体、霉形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引起该病。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牛都可感染,但犊牛比成年牛更易感染。一般是在引进病牛或带菌牛后,通过头部相互摩擦而传播,蝇类和飞蛾可机械地传递。因此,本病多发生于天气炎热、湿度较大的夏秋季节。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性流行,青年牛群发病率可高于60%—90%。

临床症状:潜伏期2—7天。发病开始多为单眼,然后发展为双眼。病初畏光,大量流泪,眼睑肿胀,疼痛,其后角膜凸起,巩膜充血,瞬膜红肿,角膜上发生白色或灰色小点。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或角膜翳。有时发生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眼球化脓时,可伴有体温升高。多数病牛可自然痊愈,但往往失明。

鉴别诊断:传染性鼻气管炎和恶性卡他热的病程中,也可出现与本病相似的眼部症状,但它们都有本身特有的其他症状,应注意相区别。

防治措施

病牛立即隔离在黑暗而清洁的圈舍内,专人护理,及时治疗。治疗时,可先用2%—4%硼酸水洗眼,再涂以金霉素眼膏。以含可的松的抗生素眼膏疗效较好,它可以缩小角膜瘢痕。也可选用青霉素、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涂点眼睛。同时应进行杀虫,特别是蝇类,以控制本病的传播。

(崇义)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