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人文·史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驿传:古代的旅馆

我国最早的旅馆称为“驿传”。西周早期,驿传已相当普及,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不过早期驿传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文人士大夫可以随时入住,平民百姓恐怕只能敬而远之。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官用“驿传”,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商业性客舍也出现了,遍布各地。秦国大一统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驿传”制度,汉承秦制,“驿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据史书记载,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每三十里一处。当时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客舍也星罗棋布,不仅有可供各郡来客住宿的“郡邸”,还有专门接待外宾的“蛮夷邸”。

唐中期时,“馆”和“店”分化成两种不同的类型,要区别它们并不繁琐——“馆”通常指较大的旅馆,有“公馆”和“私馆”之分;“店”多由民间自办。“馆”和“店”的食宿设施不尽相同。《太平广记》记载:汴州(今河南开封)有一家“板桥三娘子店”,店内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三娘子做烧饼充当客人的早饭,并出租驴畜。

据《天津日报》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XXXXXXXX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