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小萌
这些天朋友们聚会,总有人“连呼带喘”的,动静挺大。是不是“阳康后遗症”啊?
还有比较惊悚的:那天我们在包同学家吃饭,只喝了一点点红酒,一个姐们儿突然不行了。不行的标志,就是自我感觉很糟:头晕心慌,到了无法站立的程度,到了要叫救护车的地步。
集体紧张!
直奔医院急诊室。奇怪,查不出任何问题。最后,姐们儿歇了半晌,拍拍屁股回家,直到现在也没再犯。
至于没“阳过”的我等,也不是没毛病。从去年秋天开始,断断续续牙疼了俩月。拔牙、补牙,硬着头皮去医院两回。即便和朋友们聚会玩自拍,也“矫揉造作”捂着半边脸,掩饰肿胀的腮帮子。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管这叫“假阳”。
有天晚上,已连续折腾九宿的牙,突然不疼了。顿时,整个人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从小到大,最怕和医院打交道了。几十年来,我家的“忆苦思甜”节目之一,就是老妈回忆带我去医院打针的经历。还没到注射室,熊孩子已逃之夭夭。而且隐藏得如此精准,就连福尔摩斯到场也没辙。难怪俺妈一提此事,总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这三年疫情起起伏伏,更怕上医院。除了最近不得已治牙,基本跟医院“绝缘”。尽管三天两头不是腰酸就是腿疼。自己到药房买几副膏药,贴贴就得,觍着脸说:“给国家节约了钱。”
好像有八九年没参加单位的年度体检了吧?还是覥着脸说一句“给国家节约了钱”。其实没人念咱的好,这事既不值得效仿,也不值得炫耀。
原先咱身高好歹也有一米六,现在应该大大缩水了。万幸我的朋友里身材魁梧的“庞然大物”不多。所以,大凡合影,只要有一米九几的大个子参加,我都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反差过大影响观瞻。
去年这一年,头发掉得特别猖狂。本来就稀疏的田地,现在更是单薄。起床数数枕边掉落的头发,心里那个慌啊。以这个速度进行下去,前景不寒而栗。
终于看到一篇医生写的文章,说“一个人一天掉发100根以内,都属于正常范围”。还有,文章中写到,“阳康”中约31.3%的人出现了休止性脱发;每天掉发超过100根的,女性占到了73%。
不知道这个统计是否具有普遍性。不过,“性别”竟有这种麻烦,头回听说。好在本人“满打满算”也就掉50根左右,谢天谢地!
接下来,医生宽慰大家:“别太担心,这种休止性脱发是会好的,经过两三个月的修复之后,脱发的症状就会消失。”
“田野荒芜”的“阳康”朋友,是否听了感觉好一些?
还有个哥们儿反映,眼睛一直不爽。不知是否也属“阳康后遗症”?
心脏、大脑和眼睛,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了。
看到一组尴尬的数字:我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唉,人生就像一场没完没了的战斗,从小到老,身体总有一个零件不消停。虽说已是AI时代,可悲的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认知,还远远滞后。
就拿牙来说,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当下治牙仍然是世界性难题。种一颗牙,要小半年,受多次罪。更别提大把银子了。近年来,我用过的冲牙器不下10个,对牙齿的爱护在朋友中出了名。但为时已晚,或许因为“先天不足”。儿子的牙齿也不好,他说“都是基因惹的祸”。我想,是不是该跟天堂里的老妈说说这事呢?
我没有什么大手笔,小机灵是有的:风油精和维C,家里常备。我不买维C泡腾片,太甜。就买那种极便宜的小瓶装的。每天吃两片维C增强免疫力;每逢出差必带风油精,虫叮蚊咬,一抹就好。对轻度的磕伤和烫伤,也有一定疗效。我还跟朋友们讲,病毒应该也怕那种刺激性的味道吧。
“萌姐杀入医疗界,杀入砖家队伍,提出‘风油精理论’体系。”“您自创的抗疫法,符合了中医的芳香驱邪理论……”朋友们继续拿我开涮。也好,无伤大雅且有一定益处,但做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