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百灵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喝茶

图片来源:IC photo

●李元岁

近日偶读贾平凹《茶杯》一文。先生在文中言道,他戒酒后,嗜茶。先用一大口粗碗喝,碗沿割嘴,后用一宜兴小壶喝,缺点是不透色;还有,因壶小,不时续水影响写作,许多好的句子因此而断了,于是想改换大点的杯。去街上数家瓷店购置,见全是小杯。问店主何故,店主说:现在富贵闲人多,饮茶是讲究品的。先生暗叹:我无富贵,更无有闲,写作时吸烟如吸氧,饮茶亦如钻井需要注水一样,是身体与精神都需要的事,品能品出文章来?后在同事处见得一杯,高有六寸,粗到双掌张开方能合拢,还有个盖儿,通体白色,着青色山水楼阁人物图,古也不古,形状极其厚朴,顿生掠夺之心。后以一幅字画成交。从此,饮茶用此杯,日晚不离案头,写作时不停地饮,视野里盛了万斛,便可饮得出满腹文章。先生还写道:世上能用此等大杯饮茶的,一是长途汽车司机,二就是我了,都是靠苦力吃饭的人;但司机多用罐头瓶、咖啡瓶当壶,我却是青花白瓷杯,这便是写作人仅有的一点清高吧!

我喜酒,不嗜茶。这大概与懒散的本性有关,懒得去泡。但家中存茶,碧螺春、铁观音、金骏眉、砖茶,上道的、不上道的都有,全是狐朋狗友送的。只是有客到家,才沏上一壶,与客边叙边饮,平素,有白开水喝,就足矣。

那年,随团去南方旅游。被导游领到一个去处,却见一小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嘴手并用,演绎着茶之好处,茶之饮法,茶之文化。受其鼓动利诱,也受随团游者的开导劝说,无奈花200余元买了半斤苦丁茶。回家一喝,甚苦,塞之柜角,直至腐坏。

仅去过一回茶楼。是一位朋友领我去的。环境优雅,闲静舒适,在妙龄女郎弹奏的古筝乐曲的伴奏下,我与朋友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而一壶茶,一碟瓜子,花去300余元,朋友显得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我倒替他心疼了起来。朋友却言之凿凿,他的好些生意就是在喝茶、嗑瓜子中谈成的。而我呢——恕我孤陋寡闻——在进此茶楼后,才从墙上的广告画里看到,晓得茶的祖师爷是位清瘦的老者,名叫陆羽。

钦佩那些在烧卖馆里的老头们。要上半两烧卖,茶喝完再续,续了再喝,边吃边喝边聊,天下大势,街谈巷议,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一坐就是大半天。“吃喝”二字,“吃”排在前,“喝”缀其后,而这些老头们也不知是为吃而来,还是为喝而坐。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情场,染几分胭脂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舍,染几分小家子气。

我不善饮,不善饮茶者体悟不到善饮者对茶的那种该有的妙处。也再恕我孤陋寡闻,听说,茶还有一两就上千元的。花上千余元喝一壶茶,可抵得上割一扇猪肉饱餐数日吗?!当然了,人与人不同。有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善饮者也好,不善饮者也罢,茶还是以“粗”为好,饭还是以“淡”为足,要么怎么会有粗茶淡饭一说呢?黄庭坚在《四体导士诗序》有云: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