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眼花、上肢无力、发凉,两只胳膊血压差距大,尤其手上的脉搏消失,这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胡志鹏提醒,出现这些症状当心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在作怪,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
老人锁骨下动脉堵塞致头晕
一个月前,65岁的吴大爷开始出现头晕、视物旋转的情况,“左边胳膊抬不起来,而且我还摸不到左手的脉搏了。”吴大爷说,自己头晕、视物旋转的情况不仅会一阵阵地发作,且每日发作数次,每次持续十余秒;在举手动作后,还会出现左手无力的情况。“难道是颈椎病的老毛病犯了?”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右臂血压153/88mmHg、左臂血压102/61mmHg,去医院做了一个颈部血管B超,发现他左侧锁骨下动脉已经重度狭窄,最终被确诊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在经过介入手术治疗后,吴大爷两侧手臂的血压几乎一致,头晕也消失了。
那么,什么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通俗地讲,就是手臂‘偷’了本应供给脑部的血。”对此,胡主任解释说,锁骨下动脉是一支很重要的血管,一边给上肢供血,一边给椎动脉供血,再由它们汇合到基底动脉,最终给脑部供血。如果锁骨下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血流不畅,就会导致血液压力不足,不仅不能给头部供血,还会因“虹吸效应”使本该向上供应的血液“逆行”流向上肢。而脑部长期供血不足极易出现两侧手臂血压相差大、头晕、上肢无力等症状。
“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闭塞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外周动脉疾病,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常同时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胡主任说。
可能有这些症状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仅在体检时发现一侧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或双侧血压不等;有些患者主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两大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共济失调,通常为一过性或反复发作,特别是患侧肢用力时容易出现。上肢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运动不灵活、麻木、乏力、发冷,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常较健侧低20mmHg以上。
两只手臂血压都要测
很多人量血压时只量一只手臂,但胡主任提醒,最好两只手臂各量一次。“血管堵塞会造成血压和体表温度出现差异,多数都出现在手臂和腿上。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两侧上肢的血压确实会略有差别,一般不超过5至10mmHg。但如果某段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引发血管远端缺血,缺血的血管就会从周围的血管中把血吸过来,使临近血管的供血不足,并导致相应器官的缺血症状,就会出现两侧血压相差很大的情况。通常,如果两只手臂血压相差20至30mmHg以上,我们就应该考虑两侧血管有异常了,或者有阻塞了,建议及时就诊。”胡主任说。
再有就是脉搏不一样。有时看中医时,中医往患者胳膊上一搭,发现一只胳膊没有脉了,实际上这可能就是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后果,当没有完全闭塞时有脉,但是一侧比另一侧要弱。建议当老人发现一侧脉搏很弱时,也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看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阻塞。
轻度的:用药+调整生活方式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预防主要是去除“三高”等危险因素,在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大豆、牛奶等高蛋白质食品。症状比较轻的患者需要注意上肢运动的强度和幅度,时间不宜过长,睡觉的时候枕头要低。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消除斑块,打开血管狭窄,恢复血流通畅。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控制动脉硬化,延缓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病情进展。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注意控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比如增加运动、戒烟、少饮酒,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少吃高脂类、油炸类食品,多吃健康食品。”胡主任表示。
已经有动脉硬化和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检查,预防狭窄的进一步发展,严重的就需要通过介入技术或开刀治疗。
(据《银川晚报》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