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平
清风徐徐吹,明月照高楼,每每这样的夜晚,我都会留出一段时间只为读书。有时,坐在靠窗的书桌边,认真地阅读,做好必要的札记与摘录;有时,半卧在床上,头顶是冷色的荧光灯,手里是一本带着油墨香气的书籍,光线打在书页的文字上,散发着迷人的质感;有时,我也会坐在床边的小凳上,随手从书架摸出一本书,然后漫无目的地闲读,读至尽兴处,会感到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仿佛身体的任督二脉被突然打通。
相对于白天里为了生活的奔波和忙碌,夜晚的时间无疑是宝贵的。傍晚,夕阳褪去,月色星光正烂漫,喧腾的城市也终于安静了一大半。而房间里也只有我一人,静谧的夜晚仿佛能够听见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此时再不读书给自己“充电”,又更待何时呢?
窗外的世界,正洋溢在夜晚的深邃与宁静中;屋里,唯有头顶的灯光与从玻璃窗爬进来的月光两两交织。这种久违了的温馨与舒适,正是忙碌时的我们所憧憬的。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这时,我的思维完全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仿佛被文字引领着通向了另一个世界。
此时,房间里就只有我和书之间的交流。我沉浸在书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有时,我能从书中找到共鸣甚至得到实用的帮助;有时,读完之后,当时并不一定会有成效,但会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却能觉察它的作用。这种感觉,令我感到无比愉悦和满足。
读而不思则罔。有时,我们可能一口气读了很多篇文字,但仍觉得心有疑惑。这时,我们不妨暂时从书中抽离,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如“我读此书的目的”“我能从书中学到什么以及读后的感悟”等,这样当我们再次阅读就会明显感觉到有了方向。而当我们全身心地融入于书中,我们的思维也会跟着预先设定的方向而展开。不仅思考着书中的问题,也思考着我们心头的问题,更会从书里走到书外,思考着自己的生活与人生。如若除此之外还能有一定的启迪,那则是更好不过的了。
夜晚,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刻,也是我们的心灵走向安静和沉淀的时候。在一本书里,我们能将自己的心灵缓缓靠岸,找寻到一处心灵的避风港;在一本书里,我们能够邂逅唐时的明月、宋时的风,体味古人的志趣与情怀;在一本书里,我们能读到自己的心声。其实,别人的书都是外在的扩展和注解,而我们的心灵才是原文。通过读书,我们能保有此心光明的态度,遇事不惊,处事不乱,一张一弛,心中有数。
夜晚的景色,除了模糊的夜色,还有夜空中的星光与月色。因此,当我读至疲惫时,我也能从月色朦胧中很快地平复心情。而当我再次捧书阅读时,我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也会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无论是读小说、读诗歌、读散文,还是读哲学、读历史,在夜晚读书,都能让我有更多的收获。
其实,读书既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只要有一本好书,我们都可以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和满足。所以,在白天,我们就兢兢业业地打拼,而在有限的夜晚,我们不妨留出一段读书的时间,为自己“充电”。相对于将时间花在刷短视频的浅层次消遣上,不如将时间用在深层次的读书上,这样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