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力
我在农村长大,村里的邻居有个习惯,到了吃饭的时候,喜欢端着饭碗串门。
大人串门时,小孩子总是跟在后面。到了别人家,还没落座,主人就把菜端了过来。“尝尝这菜怎么样”成了见面的口头禅,不是客套,而是实诚。在一个村里,到了吃饭时间,大家相互串门,你尝尝我家的菜,我喝口你家的汤,不仅成了习惯,还是一种浓浓的邻里情。
农活不忙的时候,大人们饭后喝喝茶、聊聊天,好半天才回家,手里拿着一个空碗。那时,尽管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但很容易满足,能吃饱穿暖,日子就过得很舒坦。
正因物质不怎么丰富,所以家家户户有什么菜都喜欢让左邻右舍来尝尝。新摘的黄瓜、刚起缸的咸豇豆、刚摘的蛾眉豆,如此等等,还在锅里滋啦啦地翻炒时,就巴不得大家赶快来尝鲜。刚钻出河床的野芹菜,谁家掐了一把炒了,大家准能尝到;刚挑回家的豆腐,还冒着热气,用铁锅煎一大盘,你一筷子我一筷子都不客气;刚成熟的南瓜抱回家,煮一锅热气腾腾的南瓜粥,一村人都能喝上……就这样,一年四季,从春天一直尝到冬天。
印象中,有位爷爷喜欢钓鱼,每逢下雨不能下地干农活时,他就背着竹篓去钓鱼。每次看到他回家,我们都喜欢扒拉下他背上的竹篓。爷爷的背篓里几乎没有空过,而且鱼都挺大的,最常见的就是鲶鱼。爷爷把背篓一放,奶奶就去做鱼了,邻居们照例去尝鲜。我们小孩子不会吃鱼,多半去喝鱼汤,浓稠的汤汁够我们回味一辈子。“爷爷去钓鱼,全村都沾光。大人吃鱼肉,细伢喝鱼汤。”这是父亲当年随口编的顺口溜,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后来,有一次和那个爷爷一起钓鱼,他把小鱼都放生了,才知道他背篓里为什么只有大鱼。
大学毕业后在小城安了家,只有放假了才回老家,每次我都要待几天。老家楼房变高了,村子变美了,道路变宽了,但邻里情依旧很浓。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喜欢端个大瓷碗到左邻右舍家里边吃边聊。他们也常常到我家串门,一聊就是半天。有的喜欢辣,有的喜欢清淡,有的喜欢干的,还有的喜欢汤汤水水……我喜欢看他们的碗里有什么菜,盛了什么汤。
挺喜欢端着碗相互串门的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那一碗碗烟火香,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