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记小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三下乡”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主持人:王英

昨日,赛罕区2024年春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黄河少镇集贤村文化广场举行。文艺演出、义诊、科技培训、慰问困难户、售卖农资、科普金融知识、反诈骗等各类宣传活动同时开展。

下乡的工作人员认真做着各项宣传工作,参加活动的村民们也仔细地倾听。春风拂面,人来人往,那股子热闹劲儿不由得让笔者想起儿时跟随父母参加村里“三下乡”活动时的场景。男人们大多围着售卖农资的展台了解行情,摆放在活动现场的农机具前永远都围满了人,还有前来义诊的医生们的身旁,也总是围满了人。每每参加完“三下乡”活动,村里的叔叔、大爷们总能就现场的农机具、农资等聊上好久。如果谁没去到现场看看、摸摸展示的先进的农机具,谁就像是一连几天都没去上学的小学生一样,不仅落下了知识,还参与不了大家的话题讨论。

对于村民们来说,“三下乡”是一场先进生产方式、先进思想文化的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觉得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三下乡”已经没有必要,可事实上随着“三下乡”活动的开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现在的“三下乡”活动不仅仅只体现在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加入到“三下乡”的队伍中,开展了关爱、慰问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

“三下乡”活动一头是乡村,一头是城镇。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文化、科技和卫生是重要方面。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三下乡”活动,把文化盛宴送到村里,把科技知识带到田间地头,把大医院义诊药箱背进乡村,吸引更多城市资源下沉,实现城乡携手、守望相助,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动能。对生活在村里的村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