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专门针对麻烦事、棘手事开展兜底服务

回民区政务服务大厅:在“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事

本报讯(记者 安娜 通讯员 刘红霞)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群众少跑腿,力争“一次办成”,回民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建立“办不成事”反应机制,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展“兜底式”服务,让“小窗口”成为便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平台”。

走进回民区政务服务大厅一楼,“办不成事” 反映窗口标识十分显眼。“孩子想要考取技术类相关证书,但如何提交材料、向哪些部门提交一直不明白,幸亏有‘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对办理部门和详细流程都了解啦!”来时心情焦急的李女士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前解决了问题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统一协调,效率高多了。”一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说,他所在的公司准备提交营业性演出申请,但因准备材料时间过长导致延误,遂向“办不成事”窗口反映。窗口工作人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即联系后台审批股室,明确了材料提交的流程、办理时限和等待时间,最终成功在时限内为其办理了业务。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窗口和审批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积极沟通的态度,不仅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也让其感受到了需求被重视。

据了解,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回民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践行“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又一项有效举措。该窗口政务服务事项涵盖广泛,实行受理、流转、代办、容错等配套机制,负责问题收集、办事协调等各项工作,致力于解决企业、群众办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倒逼各窗口强化服务意识、跑出解决难题“加速度”。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1083人次,共受理民生保障类4件、就业创业类8件、企业开办类1070件,群众满意率100%。

下一步,回民区将继续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为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整改问题和服务企业、群众,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平台,进一步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持续提升回民区政务服务能力和工作质效。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