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花境《遇之境——随想》表达跨越时空的设计构想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娟

花境名称:遇之境——随想

花境设计单位: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综合保障中心

面积:360平方米

设计理念:

由于花境面积的局限性,做到以小见大,将东西方园林设计手法相融合,以螺旋几何形绿篱表达西方园林手法作为花境骨架,同时应用东方园林设计手法,用艳丽花卉点缀观赏草与自然结合,融入带灯光的亚克力飘带,表达跨越时空的设计构想。飘带穿梭于花境之间,丰富竖向感官的同时,也增加了花境的灵动性,飘带环形延伸到现状景石“融”字进行点题,通过园林的设计手法让人们体验到人类文明思想的交融和碰撞,进而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花境设计师薛岚、杨博、张洁、张超群、葛平:花境围绕主题雕塑“神遇”展开设计。以苏格拉底与孔子为主题,旨在通过东西方文化思想的交融,呈现出一个富有思想深度和美感的花境空间。在设计中,巧妙地将两位哲学家(来自不同时空)的思想通过花境中的景观元素布置,使之融合在一起,从而跳出传统花境的格局,使得这个花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更能激发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思想的思考与感悟。

花境设计的形式手法也多种多样,首先,采用了空间布局,在花境前部分,我们用大曲线的植物及白色碎石形成的“小溪”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人生关系。在小的空间中给人们创造思想的蔓延及扩展,相近的四片花岛设计则是与后面的大背景“问道”有所呼应,进而将近景与远景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大的空间格局上形成统一的整体。其次,在植物配置方面应用绿篱规则空间搭配花卉植物的手法,以模纹花境为主要设计思路,大量运用模纹水蜡篱、花叶玉簪、朝雾草、矢羽芒等多年生植被为骨架,以大花飞燕草、吊钟柳、鼠尾草、火炬花、山桃草等竖线条花卉搭配玛格丽特、南非万寿菊、细叶美女樱等平铺型花卉相结合,点缀高挑的观赏草作为花镜背景,使整体更有高低层次性、季相变化性和长效性。且在这些花境植物本身的个体美和群体美的基础上,增加平面图案纹样之美。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