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4版:百灵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的闪光点

●高培萱

许婷 摄

呼和浩特横亘于祖国的北疆,雄踞于内蒙古中部广袤的土默川平原上。她北枕大青山,南濒黄河水,东依蛮汉山,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北部边疆的一方宝地、一颗璀璨的草原明珠。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呼和浩特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到战国秦汉时的古云中郡;从南北朝时期的盛乐大都,到隋唐时代的武川重镇;从到元明时期的丰州古城,到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归化城(即“库库和屯”蒙语意为“青色的城”);从位于归化城东边的绥远城(新城)建成,到民国时期各取两城中的一个字组成了“归绥市”;从1954年绥远省划归内蒙古,归绥市恢复了蒙古名“呼和浩特”,到现在的草原大都市、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悠久的历史在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

1992年,呼和浩特被国家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呼和浩特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虽地处塞外,但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却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一个,仅400多公里,距内陆开放口岸二连浩特300多公里。

呼和浩特是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带与黄河经济开发带的交会点,是我国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贸易往来的桥头堡。

呼和浩特地域辽阔、土质肥沃,草原、森林资源丰富,农牧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大青山以北畜牧业发达,平原地区农业发达。

呼和浩特的产业主要以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云计算、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组成。

尤其是乳业特别发达,全市鲜奶产量、人均拥有鲜奶量、鲜奶加工能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的呼和浩特的乳业驰誉国内外,成为我们这个草原城市的“名片”。现在,不仅在全国各地都能喝上呼和浩特的牛奶,吃上呼和浩特的乳制品,在国外吃上呼和浩特的乳制品也是很容易的事。据说,呼和浩特现在牛奶产量超过180万吨,奶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乳制品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伊利、蒙牛两大本地乳企位居全球乳企前列。2023年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的世界乳业大会,说明呼和浩特乳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往“中国奶罐”中装入更多好奶。“中国乳都”也正在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加快迈进。

呼和浩特交通发达,市内公交四通八达,地铁1、2号线从2015年开工建设,现在已开通数年。国务院通过的“八纵八横”高铁网规划,其中呼和浩特至南宁、呼和浩特至三亚通道被纳入八纵规划中。在不久的将来,呼和浩特人坐着高铁,在半天时间内就能踏过祖国的半壁江山。

2018年正式通车的呼和浩特至北京高铁,只需要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首都。

呼和浩特的闪光点与荣誉称号太多了,举不胜举!

赞美,呼和浩特!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